鸿博体育新闻报道是单项的交际过程。通常情况下,人们进行交际的过程都是双向的过程,如聊天、对话等。这时交际的双方或多名参与者既可以是话语的发出者,也可以是接受者,即交际双方既是说话人也是听众。然而,收听新闻的过程是单向的交际过程。新闻播音员和听众虽然构成了“说”和“听”的交际双方,但他们不在同一现场,只能与脑海中的抽象听众进行交流。前者在参与者的表情、手势等辅助语言帮助下,“听”不显得那么难。而且交际双方同在一个交流现场,即使出现听不懂的地方,也可使谈话暂停下来,通过提问沟通弄清问题。相比之下,收听新闻除了来自收音机的声音,没有可视对象,没有匹配的、同步的场景等辅助手段,这种“一对众”的单一媒介形式非常容易让人跑神,难以集中精力。尤其是遇到广播噪音或其他外部声音的干扰,听者就更容易分心。收听过程中一旦跑神,就会出现语言信息流被阻断的现象,使前后文失去连续性,增加收听难度。英语新闻报道的语言交际特征。虽然新闻题材要求语言使用简洁、准确,但新闻报道毕竟是口语表达体,一经“说”出就具有以下个性特征:第一,话语呈连续语流状。生活中的新闻播报不是朗诵诗歌,语音语调起伏不大,鲜有情绪色彩。英语是拼音语言,靠重音组成高低起伏的语调鸿博体育。句与句之间的停顿按照意群划分,每一个意群自成连续的语流,即不间断的、有意义的语句。对英语是非母语的人而言,听到一个连续语流时,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好判断正确的逻辑意群停顿的界限在哪而往往造成听力困难。例如:YousaythatitisapartfromwhichIcanstart.(你说这里就是我可以开始的部分)此句有三个意群:“Yousay”,“thatitisapart”,“fromwhichIcanstart”。在自然状态下,第二个意群中的“apart”与第三个意群中的“from”容易被误听成“apartfrom”(意为“除了”)。一来因为“a”和“part”与“apart”几乎听不出差别,二来因为后跟的介词“from”恰好构成了人们熟悉的词组“apartfrom”。这样的误听就把整句话的意思歪曲并分解得支离破碎,从而使其不具有可理解性,造成理解困难。第二,连读同化本色。英语是拼音语言,汉语是音调语言。英语由元音和辅音组成音节,又依据单词重音、句子重音表意。连读、弱读及同化现象在说话间随发声部位和发声方式的改变以及口腔肌肉的运动而自然发生。一般来说,一个辅音后接一个元音时,这个辅音就和这个元音连起来读,听起来好似一个自然音节。这就会造成词与词的界限不清,引起误解。有些词,特别是虚词在说话时,由于不被强调而弱化,甚至被简单化以至于在听的过程中常常被忽略或听不清。英语新闻播报要求字正腔圆,自然发生的同化现象正说明播音员是正宗的本族语操有者。同化是指一个音带有一些或全部邻音的特点。英语的语音同化有两种:顺向同化和逆向同化。顺向同化是指前面的音影响后面的音,反之则是逆向同化。如腭化、齿化、鼻化等是英语中常见的同化现象。研究表明[1]英语的塞音(f,v;F,V;s,z;W,T)和塞擦音(tF,dV)最容易受逆向同化而由浊辅音变为清辅音。第三,个体语言差异。英语是音节语言,其重音、语调等的改变会带来意义的不同,出现语言变异的情况。有些变异是出于语言自然规则下的变异,但有些是说话人自己的讲话风格、习惯、口音、音质等,这种个体语言差异如果较为明显或听者不适应的话也会影响其理解。例如,anicecup.“cup”中最后的双唇爆破音“p”会因人而异地出现两种不同的情况,一是发送气的清辅音,耳朵能听到气流声;另一种是不发音,只做口型,即耳朵听不到声音,但实际上能看到说话人的双唇合拢。英语新闻播音员的个体差异会影响收听的效果,同一条新闻由不同的播音员播出,其语调、发音和重音的不同会让听众有不一样的感受,得出不同的结论。第四,“说”的转瞬即逝性。英语新闻难听懂的又一原因是听的内容转瞬即逝,真实的新闻报道受时间的限制,不可能在听众没听懂的情况下回放。这点与阅读新闻报道不同。以读报为例,读者若遇到生词或复杂的语法句子,可以停下来,从前至后地反复多读几遍,而且定睛时间以看懂为止,还可以查字典或参考书,甚至可以询问他人。当时看不懂可以放下,间隔半小时、一小时或几小时、半天或几天、更长时间再看,新闻都不会从报纸上消失。也就是说,广播新闻是说出来的话,说过了就过了,不复存在。除此之外,由于广播新闻的单一交际过程,听众与播音员之间没有交流,这种情况下听不懂常常会让人气馁、心乱、跑神,直至失去耐性。
听新闻广播就是用我们的耳朵接受声波传来的口头信息,再经过大脑的相关主导区域解析信息,从而达到交流的目的,因此,听又与人类的认知能力及其机制密切相关。根据神经科学、医学和心理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人类的左右大脑有不同的分工区域,如感觉区、记忆区、语言区、识字区和运动区等。同时,大脑的左右两半球分别交叉控制人的身体运动和机能。也就是说,当我们举起右手时,是我们的左脑半球支配的;反之是右脑半球支配的。人的左脑半球支配右半身的神经和器官,是语言中心,主要负责语言、分析、逻辑的思考、认识和行为;右脑半球支配左半身的神经和器官,是没有语言中枢的“哑脑”,但具有接受音乐的中枢,负责可视、综合、几何、绘画等形象思维。左脑掌控着的语言中心区。人类大脑解析语言的中心位于左脑。一个多世纪以来,神经科学家了解到,左大脑分三个区域掌管着语言功能,即布洛卡区、韦尼克区和三角回形区,负责产生和理解语言。这些区域被认为具有内在属性,其特定的细胞及其与大脑其他功能区的连接关系使得它们特别适合处理语言,特别是右耳处理口语信息的优势。右耳优势论。意大利基耶蒂大学的卢卡托马西博士和达尼埃莱马尔佐利的研究显示,人类大脑对双耳听到的声音处理方式不同,右耳接收到的信息被优先处理,接收到的命令更易获得执行,这就是“右耳优势”。科学家认为这是因为通过右耳得到的信息是由左边大脑来处理的,而左脑比右脑更具有逻辑性,更擅长理解口头信息。一个常被科学家用来证明右耳有优势的实验就是让受试人同时听站在他左右的两个人说出的单词,之后被问及听到了什么单词时,受试人总是先说出站在他右边那个人所说的单词。科学家们对此的解释是右耳听到的单词到达左脑的线路更直接,用时短(前文表述过人脑是交叉控制人类身体的事实);而左耳听到的单词要先到达右脑,再到左脑的语言中枢,因而线路较长,用时也长。右耳优势给我们的启示是充分利用人的身体机能争取最短时间内获得最大化信息和最佳听觉效果。“节能型”大脑转换站。大脑是人们思维、推论、认识、交流的总指挥部,里面好似是由数以亿计、错综复杂的神经连接起来的线路。虽然语言中心在左脑,但要把语言作为工具来实现交际目的,还需要大脑其他功能区域协同工作,完成复杂的语言思维活动。特别是在人们持双语进行交际时,大脑就好似一个转换站。有研究表明,人们掌握外语的程度不同,语言信息在大脑中从一种语言向另一语言转换的时间快慢也不同。词汇量大、语言水平等级高的人相对快些,用时短些,因而同样时间里捕捉的口语信息也多些。同时,科学家们还发现大脑使用语言时所需工作能量与人们掌握语言的熟练度成正比,语言运用熟练度越高,大脑越省劲。日本东京大学副教授酒井嘉邦通过实验发现,如果人们熟练掌握英语,其位于太阳穴深处的语言中枢只需很少的能量就可以工作,成为“节能型”语言中枢。研究人员请15名东京大学学生快速挑选英语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与此同时,研究人员用磁共振断层扫描装置检测学生大脑的活动。实验结果显示,回答越正确的学生其左太阳穴深处的语言中枢血流集中越不明显;而错误连连的学生其语言中枢活动却十分活跃,血流集中。这表明,人们在熟练掌握英语后,其大脑语言中枢会成为“节能型”语言中枢。[2]“节能型”语言中枢这个研究成果提示我们在收听英语新闻广播中,听众应对自己的语言水平有所了解,一方面要听自己能力范围内的节目,另一方面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要重复多听,力求熟能生巧。当大脑转成节能型时,英语新闻难听懂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新闻标题是对新闻内容的提炼与概括,具有传递信息与总结内容等功能。英语新闻标题在词汇、语法与修辞手法等方面的突出特点,为翻译工作带来诸多难题。
(一)词汇特征。1.短小词使用频率较高。新闻报道有较高的时效性要求,因此,标题简洁精炼,频繁使用音节少、字形小的短小词,并在视觉感官上刺激读者,增加阅读欲望。如用短语代替较长的词语,帮助读者理解新闻标题,以达到节约篇幅、迎合大众的目的。[1]2.新型词汇使用频率较高。新闻报道是人们了解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前沿动态的重要途径,当原有的单词难以准确概述新事物、新变化时,大量新词汇便随之出现,以强化新闻标题的新鲜感与时代特性。因此,频繁使用新词汇是英语新闻的显著特征,通常包括两种类型:第一,旧词新义。从某一旧词汇中衍生出新的含义,如presence(存在),不同的语境衍生出不同含义。[2]在标题“FORLARGEFOREIGNCOMPANIES,CHINESEPRESENCEISONLYASMALLPARTOFGLOBALINVESTMENT”中,presence的衍生义为“投资”。第二,单纯新词。时展催生出的一系列新生词汇,如comput-ernik(电脑迷),等等。3.词性变化频率较高。新闻报道对信息的传播力度和有效性要求较高,因此,词汇经常在名词与动词之间频繁转换。如标题“COOPER-ATIVEOPERATIONISMOREPROFITTOFARMERS”中的profit从名词词性转变为动词词性,使标题更加简洁明了。4.缩略词使用频率较高。缩略词在英语新闻标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特别是作为组织结构的缩略词。[3]在新闻标题中对一部分常见的词汇进行适当缩略,既能缩减新闻标题长度,又能提升新闻标题的新颖性。通常情况下,政府机构、职业、地点等词语都可以进行缩略,如WTO、EFTA、NSA、NBA等。缩略词一般由全称中所有词汇的首字母组合而成,如EuropeanFreeTradeAssociation(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的缩略词为“EFTA”。5.指代词使用频率较高。英语新闻受众范围广泛,因此,英语新闻标题大量使用便于理解的词汇提升标题的整体通俗性。其中,使用专有名词、特殊人名指代特定含义是提升标题通俗性的方式之一。通常情况下,可以利用某一建筑物或某一地名指代该国,如以“白宫”指代美国,以“卢浮宫”指代法国。6.穿插外来词汇。当新闻报道涉及外国事件或事物时,新闻标题往往引入外来词汇,以便更直接、更贴切地表现新闻事件,传达新闻报道含义,这有利于提升读者的阅读兴趣。随着外来词汇数量的增多,外来词逐渐被纳入英语词汇中,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英语语言的发展。(二)翻译技巧。1.新闻专业术语翻译。新闻往往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但在跨文化背景中,文化差异与现代词义理解偏差为英语新闻标题的翻译造成阻碍。[4]如“SOMETAKESEVERALHOURSINLABOR”,其中labor的常用词义为“劳动”,但这一新闻报道出现在“药物科学专栏”中,须找出labor在药物科学领域中的引申义“分娩”。因此,可将该新闻标题翻译为“分娩过程长达数小时”。2.减词法。在翻译健康、体育、购物、娱乐这类专栏的软性新闻标题时,与政治、经济等硬性新闻标题的翻译标准不同,可适当使用减词法翻译。如标题“HOWMONIKERSCANSHAPEOURLIVESFROMCLASSROOMTOCAREERPATH?”(命名即命运)。翻译时,删去“FROMCLASSROOMTOCAREERPATH”并不影响理解句子,因此,将该标题的11个英文单词翻译为5个汉字,使译文更加精炼简洁。
(一)语法特征。1.时态。(1)一般现在时。登载于报的新闻早已发生鸿博体育,按照基本语法规则,需用过去时态加以表述,但这有损新闻的本质特征。[5]为了增强读者对新闻事件的体验感,新闻标题应遵守“新闻现在时”的特殊原则,使用一般现在时拟定新闻标题。如:“杀死黎巴嫩国会议员”这一新闻事件虽然已经发生,但记者依然使用现在时提升这一事件的新鲜性。(2)一般将来时。英语新闻标题中,表示将来时会运用到“be+不定式”,通常将“be动词”省略掉。如“IT’STIMETOORGANIZEYOURBOOK”,其中It’s可以省略掉。(3)现在进行时。现在进行时即“be+现在分词”结构,其中be通常被省略,表示正在发生的事情。如“AUSTRALIAISLOSINGLIGHT”中的is可以被省略。2.省略。通常省略掉部分虚词,如tobe,仅保留实词以突出主题。(1)连词。连词and通常被逗号代替,如“BUSHANDADVISERSPAINTABRIGHTFUTUREFORTHEU.S.E-CONOMY”,其中and可以用逗号加以代替。(2)联系动词。在作为助动词或者联系动词时,tobe结构中的be通常被省略。如“JAPANISINDANGEROFREFORM,其中的is可以省略掉。(3)人称代词。如标题中的“女孩写了一本关于如何处理父母离婚的书”,其中的人称代词可以省略。3.语态。在语法规则中,“be+过去分词”表示被动语态,在新闻标题中,会将be省略掉,仅保留单个分词。如“美国人在伊拉克被扣押”,其中be动词通常被省略。[6]在拟定英语新闻标题时,为增强标题的吸引力,提升新闻的可信度,经常会频繁使用主动语态,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会运用被动语态。(二)翻译技巧。1.直译法。直接翻译较为简便,且能确保翻译的准确性,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标题的内涵,对于翻译要求较低的英语新闻标题可优先考虑直译法。如“NEWYORKHOTELSHIRESLEEPERS”,可直接翻译为“纽约酒店聘用守眠人”,而“RONALDREGANDIESAT93”可直接翻译为“罗纳德·里根去世享年93岁”。2.添加法。新闻注重时效性和真实性,在翻译时添加确定的日期和数字,能提升新闻的可信度,增加读者的兴致。[7]同时,在翻译部分新闻时可以运用“名人效应”,将大众熟知的名人姓名添加到新闻标题中,以吸引读者的关注。如标题“VLADIMIRPUTIN,RUSSIASWORNINONMONDAY”译为“普京三任俄罗斯总统”,译文增加了普京担任俄罗斯总统的次数,以激发读者对普京的兴趣。
(一)修辞特征。为凸显英语新闻标题的标新立异,往往会在新闻标题创作中采用修辞手法,以此达到幽默、生动或讽刺的效果。1.双关。在特定的语言情景中,可以运用字词同音或者多义的条件,使语言具有双层含义,在表意之下暗含另一层意思。英语中有大量拼读相同词汇,但意思有很大差异,将这类双关语运用于新闻标题中,能增加标题内涵,引发读者的阅读趣味。如“自行车是两轮车,所以不能自己站立”,其真实意思为“这辆自行车被骑行很长时间,它存在问题”。又如“是香槟经济还是泡沫经济?”,标题意在强调法国由于香槟亏损导致经济下降,难以维持生产。而在新闻标题创作时,香槟既可以用以说明经济亏损,又暗指泡沫经济。通过双关这一修辞手法能够引导读者产生联想,并增添新闻标题的幽默感或讽刺意味。2.夸张。夸张修辞手法具有极大感染力,能够迅速吸引读者注意,并增强标题分量,引起读者对新闻内容的想象,在运用夸张修辞时,要注意突显事情本质,避免弄巧成拙。如“AVOWTOZIPHISLIPS”,既夸张地表示“将嘴唇缝起”,也可以翻译为“保守秘密”“守口如瓶”。3.委婉语。对于文化中的禁忌内容,直接表达有失文雅,可以使用较为隐晦和礼貌的词汇进行表达,使语言显得更为得体,也为大众普遍接受。如“水门事件”之后,人们在描绘相似的政治事件时会使用“水门事件”一词,随后还相继出现“莫妮卡丑闻”“韩国丑闻”等。4.头韵与尾韵。(1)头韵:是指单词首字母在发音上的重复,利用单词的语音以及音节、音调的配合达到押韵的效果,并增添新闻标题的美感。如“SOLDIERSSALARYSOARS”,这则新闻标题所有单词首字母均为“S”。从词汇意义角度看,rises或gosehigh都可以替代标题中的soars,但更换单词后原标题的韵律美与节奏感也随之丧失。可见,头韵修辞手法更容易吸引读者目光,为读者留下深刻印象。(2)尾韵:是指单词尾音在发音上的重复,在新闻标题中采用尾韵修辞手法能够提升标题语言的声调美,从而使标题读起来朗朗上口,印象深刻。如“AFTERTHEBOOMEVERYTHINGISGLOOM”,该标题中boom与gloom尾音相同,构成尾韵。尾韵修辞手法不仅能强化读者视听双重感官愉悦,还可以激发读者对这一新闻内容的兴趣。此外,使用“头韵+尾韵”的双重押韵修辞手法,使英语新闻标题更错落有序,极具节奏感。如标题“FROMMONSTERTOMARTYR?”(从强权者到殉道者?)中的monster和martyr意义完全相反,发音上既重复首音又重复尾音,新闻标题中同时出现并集中于一个人身上极具讽刺意味,同时突显出新闻编辑高超的写作技能。5.明喻与暗喻。(1)明喻:是指通过比喻词“像”“如同”等连接本体与喻体,提升新闻标题的生动性与形象性,起到突出主题的目的。如“联邦快递:快如火箭”,以“火箭”比喻联邦快递的发展速度,更生动、直观。(2)暗喻:又称“隐喻”,指不通过比喻词“像”“如同”等连接本体与喻体,而是间接比较不同事物之间的共性,使新闻标题含蓄隽永,对读者具有启发性。如“巴格达屠夫被杀”,这里以“屠夫”暗喻“萨达姆”具有隐蔽的讽刺意味。又如“活在父母翅膀下的孩子”,以“翅膀”暗喻父母的保护,体现父母对孩子的爱。(二)翻译技巧。1.引经据典。典故包含浓郁的文化内涵,翻译时可加以利用。如“GRAMMYAWARDSARETHEAPPLEOFNEWYORKER’SEYE”(格莱美奖是纽约人心中之宝),其中appleofone’seye直译为“一个人眼中的苹果”,但在《圣经》中,其含义为“某人眼里的至宝”。又如“NOTHINGISDIFFICULTTOTHEMANWHOWILLTRY”,其含义与我国谚语“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相似,翻译时可直接借用。可见,借助典故可以精确表达出英语新闻标题的内涵,同时拉近不同文化之间的心理距离。2.模仿经典。文学作品、著名电影、流行音乐中的经典对白、台词、歌词都可以成为英语标题翻译工作的模仿对象。如“FAREWELLTOSARS”被翻译为“永别了,非典”,这一翻译模仿自海明威著名小说《永别了,武器》。
英语新闻标题有其特有的词汇体系、语法体系,可以借助修辞手法、标点符号来提升标题的精确性与简洁性。因此,在翻译过程中,翻译工作者应深入了解英语新闻标题的词汇、语法与修辞特点,选择相应的翻译技巧,以满足我国读者习惯,并达到有效传播的目的。
[1]率华娟.从翻译角度谈英语新闻标题的语言特点[J].青年记者,2014,(17).
[2]张哲华.新媒体环境下电视英语新闻的语体特征:以CCTVNEWS频道为例[J].新闻战线]赵娜.移动终端新闻标题的跨文化现象:以“最美女教师”的报道实践为例[J].新闻与写作,2017,(2).
[4]杨艳.从报纸的语态修辞探求语言效率:以我国英文报纸的标题为例[J].新闻战线]牟英梅.新媒介下英语新闻网站的竞争力提升策略[J].新闻战线]郭霞.英语新闻语篇修辞策略与认知分析方法研究[J].新闻战线).
新闻标题作为传达给读者的第一信息,应当言简意赅、吸引眼球。在英语新闻标题中经常出现各种修辞手段,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使标题生动、有趣、吸引读者的注意。修辞手法在英语新闻标题中的主要作用是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生动形象新闻标题就如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能够起到传神达意和吸引读者注意力的作用[1]。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能赋予这双眼睛以神采,因此,标题中恰当修辞手法的使用能够使标题生动形象,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使概念化的东西形体化,从而赋予标题以明晰的立体感,唤起读者丰富的联想,引起其阅读的兴趣。通俗易懂新闻语言务必做到措辞明确,简洁精辟,作为归纳全文的新闻标题则更需要言简意赅。新闻的读者群来自社会各个阶层,所以新闻标题也必须要通俗易懂,趋于口语化,做到妇孺皆知。朗朗上口新闻标题在字数、节奏和音律等方面进行推敲,可以让读者读起来朗朗上口,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到语言内在的韵律,感受到语言的美感,也为新闻标题添加神采。在英语中,常用的音韵修辞就能产生音律的美感,读起来朗朗上口,有效吸引读者注意力。
新闻标题是新闻内容的集中和概括,它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了新闻中最值得注意的内容。如何让新闻标题吸引眼球成为报纸需要仔细考虑的重要一环,因此,标题语的使用和选择至关重要鸿博体育。常用在英语新闻标题中的修辞格包括音韵修辞格与词义修辞格,这些修辞手段的巧妙使用能使有限的标题更准确有效地传达信息,增强可读性,突出新闻事实,同时赋予标题以美的形式。在追求修辞效果和深层含义时,新闻标题与文学英语有共同之处。
语言的韵律、节奏有类似音乐的效果,音韵修辞经常出现在英语新闻标题中,它的正确使用会让读者提高对新闻的兴趣。英语新闻标题中经常出现的音韵修辞主要是头韵和尾韵。头韵(alliteration)的应用如一则关于运动学研究的新闻报道的标题是SwimmingandSweating(游泳和流汗)。Swimming跟sweating就是一个典型的头韵,通过对辅音/s/的重复,使读者在阅读时能很好地体会到头韵所带来的明快的节奏感和韵律美。另外一个例子:WhatWentWrongatBearingPoin?(BearingPoin公司到底怎么了?)(WashingtonPost,Oct24,2005)BearingPoin是美国一家非常著名的公司,在这篇报道中,报道者详细解释了BearingPoin公司最近内部的调整和市场营业额下降的原因。在标题中用到“WhatWentWrong”三个/w/不仅使得整个标题朗朗上口,也引起了读者的好奇心。尾韵(rhyme)的应用如Ballots,NotBulletsforAfghanistan(阿富汗要和平,不要战争)(TheHuffingtonPost,Nov.19,2010)。这个标题里的Ballots跟Bullets构成了一个尾韵,读起来有朗朗上口的感觉,并且也能体会到一种节奏感。WheretoGo,WhattoDo(到哪里就做到哪里)(WashingtonPost,Oct17,2005)。此例中的go和do构成尾韵,读起来也能带来一种韵律感。
词义修辞格主要是指借助语义的联想和语言的变化等特点创造出来的修辞手法。经常运用到新闻英语标题创作中的词义修辞包括比喻、借代、典故、习语和双关等。比喻的应用比喻手法能化平淡为生动,使读者产生好奇心,从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隐喻受到新闻人的青睐。如AllianceSaysCreamofTalibanFightersDestroyed[3]22。乍一看到cream这个字,读者也许会感到好奇,cream怎么会跟产生联系。其实thecreamofsomething是一个词组,在这个词组中,cream的意思是精华、重要部分的意思。该标题用了隐喻,标题可以理解为:“阿富汗反联盟称,军事主力已被摧毁”。ShakingMoneyFromBorneo'sTree(婆罗洲成了摇钱树)(Washing-tonPost,Nov.20,2005)。此标题也运用了隐喻———把Borneo婆罗洲这个地方当成摇钱树,不断从中获得利益。比喻的巧妙使用可以使标题更加简洁,也能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借代的应用英语新闻报道经常借用名人的姓名、著名的地名、著名建筑物的名称、甚至别名等专有名词来替代另一些大家熟知的名称或者一些约定俗成的事物,这种修辞手法就是借代。新闻报道常用这一修辞手法来节省篇幅,突出报道对象的特征,引发读者联想,增强表达。报刊上常见的借代形式有:借地名代国家(Beijing中国,Washington美国);借地区代行业(FleetStreet英国新闻业,Hollywood美国电影业);借典型姓氏代某国或某国人(JohnBull指英国人,UncleSam美国人)。如IsThereaWomanintheOvalOffice?(美国会出现一位女总统吗?)(WashingtonPost,June30,2010)。在这个标题中,OvalOffice———椭圆形办公室,就用来指代美国总统办公室,或者美国总统职位。TheyStillBuyAmeri-can(BusinessWeek,Dec17,2001)。标题中的A-merican指代的是美国国债,新闻中描述的是外国投资者仍然在购买美国的国债。可见借代在标题中能够产生一种文化心理共鸣,了解英美文化的人都知道OvalOffice能够用来指代美国总统职位,而Ameri-can除了表示美国人,在经济中,也能指美国国债。借代在标题中的使用引起了读者的注意力和继续阅读全文的兴趣。典故和习语的运用典故和习语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与智慧的结晶,恰当的使用典故能使读者产生心领神会、意在言外的默契感,新闻标题适当地用一些典故、习语,会使整个文章顿时生辉。如ATaleofTwoDebtors(TheEconomist,Jan22,2000),典出狄更斯《双城记》的标题,新闻讲的是两个欠债国的股市。读者在读到这个标题的时候,能够立即联想到《双城记》,体会到报道者的良苦用心,同时也能够大概猜测出文章的内容。Earthquakepets:Tosaveornottosave?(ChinaDaily,May31,2008)借用《哈姆雷特》中的名句Tobeornottobe(是生是死),该标题提示读者讲述的是四川汶川地震中英勇拯救人类的动物们。在标题TysonBitesMoreThanHeCanChew[4]中,作者运用习语,“bitemorethanonecanchew,(贪多嚼不烂)表达出两重意思:讥讽泰森在1997年那场世纪拳击赛中咬掉对手霍利菲尔德的耳朵的丑闻;泰森虽然想东山再起,但已经力不从心。典故跟习语在标题中的运用能够很好地引起读者的文化心理共鸣,体会到作者的用意,根据典故跟习语的意思来猜测文章的大概内容。典故跟习语使用必须谨慎,应尽量避免使用过于晦涩或新奇的典故和习语。贸然使用晦涩或者新奇的典故或习语可能会造成人们阅读或视听的障碍。双关的运用双关使某些词语具有双重意义,甚至多重意义,从而达到含而不露、生动幽默的效果。如BlairFiresNewWarningatIraq,GetsFlakatHome[3]23,“Flak”的意思是高射炮火,这里用的是它的引申义“严厉的批评,强烈的反对”,和前面的fire前后呼应,达到了一语双关的效果,读者也能立刻明白布莱尔所面临的内外皆忧的尴尬局面。Hopesblownaway(TheEconomist,Dec17,2009)(和平的希望渐行渐远)。此篇报道指土耳其前任总统Tur-gutOzal宣布大赦库尔德工人党(KurdistanWorkers'Party(PKK))的讲线名土耳其士兵就在一次伏击中被该党反叛分子杀死,他对和平的美好愿望也随之成了天边可望而不可及的云彩,在读完新闻之后,便能体会到“blownaway”所起到的巧妙的双关作用。
新闻英语标题多简洁、醒目,追求新奇、文简而意丰的双重效果,具有较强的信息功能与美感功能。省略虚词、选用短小词、运用缩略词和采用新造词,是新闻英语标题的显著特点。
省略是新闻标题最明显的特点。标题往往只保留实词而略去诸如冠词、连词、介词等虚词,突出关键词语、增强节奏感。其中,省略较多的虚词是冠词以及系动词“be,are,seem”等。如:Chinesestudentstalkto(an)ISSastronaut(07-8-27)译为:中国学生与(一名)国际空间站宇航员对话。此例中,汉译时数量词被省略,以达到简洁、避免繁琐。
但有时英语新闻中被省略的部分可适当体现,以达意为目的。如:China(is)toeaserestrictiononforeigninvestmentsinservicesector(07-11-17)译为:中国将放宽服务行业对外商投资的限制。汉译时,将英文的省略功能性虚词的部分加以阐释,译出“将”,使译文更精确。
为使英语新闻标题简洁有力,编辑们多用音节少而词义广泛的短小词,以浓缩主题于标题之中。如:Baliclimatetalksseek2009deal(07-12-03)译为:巴厘岛峰会寻求2009年(全球温室效应的)谈判。其中,“deal”一词是新闻英语标题中较为典型的短小词,取代“negotiation”。通过使用字母较少且意义简明通俗的词语,使读者迅速准确地抓住其意。又如表示“目睹、查看”等意的eye,通常替代witness,watch,observe,review等长词。在汉译时,应根据不同的文章意境,还原原有的长词,选择恰当对等汉语表达词,以做到准确。
新闻英语标题简明扼要特点的形成有赖于缩略词的选用。其运用一则避免了标题中出现冗长词语,以缩减词数;二则使版面活泼抢眼。缩略词,尤其是首字母缩略词,翻译时须译全称。如:AlGoreandtheBBCwinInternationalEmmyAwards(07-11-20)译为:阿尔戈尔及英国广播公司赢得国际艾美奖。其中,BBC是“BritishBroadcastingCorporation”的缩略形式,即“英国广播公司”,应译出全称。
语言是永恒变化的,每年都有上千个新造词亮相于新闻媒体。通过赋予旧词新义、转换词性、添加词缀等方式,造出新词以表达特定意义,使标题更形象生动。如:Onemillioncomputersgetholidaybug(07-10-09)译为:国庆期间百万台电脑感染病毒。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计算机方面的专业术语应运而生。“bug”原意为“虫”,在此作“计算机病毒”解。因而在汉译时,要注意正确翻译专业名词,不可有太多的随意性。再如受Watergate(水门事件)的启发,不断出现带有-gate(丑闻)的词,如Whitegate(克林顿的白水门事件),Monicagate(克林顿与女秘书的性丑闻)。在汉译时,要准确理解原标题意义,在此基础上紧扣内容、切忌望文生义。
新闻英语标题的选词是为了强化主题、吸引读者,而修辞手段的采纳便是记者的匠心所在。标题大多注意修辞、力求生动活泼新鲜,避免千篇一律。标题中最为常见的要数谚语典故的套用、押韵等手法。
谚语与典故历经历史的长期锤炼,往往能表现出复杂现象的本质。修辞手段的运用,不但使标题引人注目,并更具韵味、让人回味无穷。如:“NoPayne,NoGames”,套用谚语:“NoPains,NoGains”。这里指美国举行亚特兰大奥运会幸亏有BillyPayne(奥运会主席比利佩恩),举办才得以成功。再如:“President’sHeelsHurt”,套用典故:“AchillesHeels”阿基里斯的致命弱点。巧妙的运用典故,增添标题的吸引力。
增强标题形象性与生动性的方法之一,便是借用众所周知的文学形象或文学著作之名。如:ToSaveorNottoSave,借用了莎士比亚在Hamlet(《哈姆雷特》)中的名句“Tobeornottobe”(是生是死),译为“要不要储蓄?”;再如:AllthePresident’sPerks(美国总统的一切额外权利),此标题套用美国作家RobertPennWarren的名著AlltheKing’sMen(《国王班底》)。
为使标题便于记忆、韵律铿锵而又生动,往往运用押头韵、幽默、重复、对比等多种修辞格。如:Assembly:AnswertoSavingPrivateRyan,译成“《集结号》:回应《拯救大兵瑞恩》”。这个精心拟就的标题,巧妙地运用押头韵,读起来琅琅上口;Spies,Spies,andMoreSpies,则是典型的重复手法的运用体现;而BestofTimes,WorstofTimes,译为:美好时代与艰苦岁月,对比手法一目了然。
总之,翻译引经据典或富有修辞格的新闻英语标题时,应尽量考虑和体现原文的修辞特点,实在不能译出时也不必勉强,应以达意为主,切勿因辞损义。
新闻英语标题的翻译,同其他类的翻译在本质上是如出一辙的。其汉译的总体标准,遵循一定的翻译准则。近代翻译大师严复所提出“信、达、雅”的翻译原则,对新闻英语标题的翻译有着极大的指导意义。
“信”,即忠实原作,要“译文取明深义,不斤斤于字比句次,而意义则不悖本文”。汉译时,要坚持严谨的翻译态度、准确翻译专业名词,切忌望文生义;“达”,就是通达,要“全文神理”,“融会于心”。汉译时,不可逐字死译、生搬硬套,不可拘泥于一两种翻译技巧,应灵活处理标题形式;而“雅”即运用渊爵尔雅的词采,要“求其尔雅”,“以行远”。汉译时,要懂得采用恰当的修辞手段,注意锤词炼句,言简意赅,独具匠心。
总之,要译好新闻标题,除透彻理解原文内涵外,应善于比较研究英汉两种语言标题的特点,并兼顾三个方面:(1)准确理解标题,领悟其妙处;(2)译文要体现标题特色,增加可读性;(3)尽可能符合目的语语言习惯,为读者着想。
【摘要】标题简洁、准确、抢眼,堪称新闻的“眼睛”。本文从新闻英语标题的选词、修辞手法的采纳两方面来探究语言的独特性,并提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
标题,作为英语新闻版面上最为明显的地方,应短小精悍、重点突出、形式独特,使读者在浏览中能从标题中发掘主题、领悟内涵、各取所需。但现实中,不少标题却给读者带来理解上的困难。新闻英语标题在词语的选择、修辞手段的采纳方面有其特色,翻译标题时应遵循相应的对策和技巧。
[1]陈明瑶,卢彩虹.《新闻英语语体与翻译研究》[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6.
[2]刘洪潮.《怎样做新闻翻译》[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1.常用词汇有特定的新闻色彩。新闻报导常使用某些词汇来表达事实和事件,因此这些词汇经过长期使用后逐渐取得与新闻报导相联系的特殊意义,成为新闻体词语。如horror,常出现在标题中,用以表示某一暴力事件或不幸事故,有夸张用法:Campusshootinghorror:4die。又如story一词,在新闻中并非指故事,而指的是newsreport.这些词节奏感强,能更好地吸引读者。
2.常用一些小词。这些词简单易懂,容易记忆,并且生动灵活,和大部头的词相比更具有传播性。如:move指代plan计划、decision决定、suggestion建议;fake指代counterfeit伪造;voice指代express表达;back指代support支持;ban指代forbid禁止。这些词的使用不仅能使信息让绝大部分读者接受而且还能节省篇幅。
3.新闻中也常用一些比喻词。英语新闻报道写作在崇尚新闻报道的纪实性、正确性的原则和前提下,灵活巧妙地借助于比喻的修辞手段,以增加报道的可读性、生动性,从而更好地吸引读者,扩大新闻的传播面和宣传效果。这一修辞手法生动活泼,幽默诙谐,尤其得到新闻工作者的垂青,在英语新闻报道中俯拾即是。如flu一词的用法:
这是美国《时代周刊》上一篇报道的标题。文章内容是关于亚洲金融危机使华尔街的股票大跌。众所周知,1998年席卷亚洲许多国家的金融风暴使亚洲许多国家的经济遭到严重打击,其影响也波及到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在这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该标题将亚洲金融危机比作流感,形象地反映了金融危机给美国带来了影响,美国仿佛感染了“亚洲流感”。这一标题可谓是独具匠心,幽默风趣跃然纸上,令读者忍俊不禁。
4.新闻英语中还常有一些借喻词、合成词、俚语等。如basket一揽子问题,clone克隆,e-mail电子邮件,unisex男女共用,dialin电话,thumbsuck安抚,heartman换心人,atobomb,nuts傻瓜等等。
1.时态方面,多使用一般现在时和现在进行时。这两种时态给人事件正在进行的效果,给人以真实感和现实感。如:AGroundWarBegins(一场地面战打响了);Deposits,LoansRisinginHK(存贷款额在港回升)。甚至在said,told,reported,added等动词过去时后面的that宾语从句中,过去时也常常为现在时态所替代。
2.较多使用省略句和扩展的简单句。由于报刊篇幅有限,新闻文体在语法方面一个重要特点是句型的高度扩展,结构严谨,将丰富的信息压缩在有限的篇幅中。常见的方法有使用同位语、介词短语、分词短语等语言成分扩展简单句。有时还较多的使用插入语代替从句,从而简化句子结构。在新闻标题中很多部分被省略,如冠词、介词、联系动词、连词、代词等。如:Lewis,XieVotedWorldToptwo.(=LewisandXieJunwerevotedworld’stoptwoathletes.)
从语言风格上讲,不同刊物有不同的语言风格,不同类型的文章也有不同的文体特点,然而其写作都受一些共同因素的影响,因而也形成了共同的新闻英语特色。第一,新闻刊物是大众传播媒介,读者面较宽,其语言必须适应广大读者的阅读水平——大众性是其一大特点。第二,西方新闻界十分注重阅读趣味。为了增加报导的趣味性,不仅要求报导内容,而且要求它所运用的语言要适应读者的爱好和阅读习惯。第三,节俭是精练语言的重要手段,也是出于报刊节约篇幅的实际需要。在西方社会,广告利润丰厚,报刊十分珍惜版面篇幅。要在有限的篇幅里报导尽可能多的内容,新闻写作人员就得采取一切手段来浓缩和精炼语言。上述三个因素,即大众性、趣味性和节俭性构成了新闻英语在语言总体风格上的特色。
由于新闻的传播性真实性强及中西文化的差异,对于不太了解英语国家历史文化背景及用词特点的读者来说,理解起来确实不易,许多妙不可言的精彩之处,一疏忽就可能从眼皮底下滑过去。所以在翻译新闻英语时,我们不仅要理解好它的字面意思,更要挖掘中西文化的差异,吃透其内涵,既能真实地传达新闻的本身意思,又能顾及其文体特点增强可读性,因此翻译时一定要做到简洁精炼,生动传神,把握中西文化差异及用词方面的特点
例如,在含比喻的报道中,英汉两个民族的巨大差异往往造成英汉比喻不对应而出现空缺项。原喻体中的形象既无法在译语中再现,译语中也没有喻体形象可以取而代之。对这类比喻的翻译,唯一的办法是只能舍弃原比喻形象,译出其喻义便可。例如:“TheChinesemarketisabottomlesspit”,saidthevisitingNikeCEOhereinShanghai.正在上海访问的Nike公司首席执行官如是说:“上海的市场无限巨大”。此句中“abottomlesspit”乍一看,似乎可直译为“无底坑”,但稍加思索,便不难发现这种译法不妥。因为汉语中并没有“无底坑”这一说法,所谓的“无底坑”实际上应指“无底洞”,意思是“永远填不满的洞(多用于比喻)。但是,若据此将Nike公司首席执行官的话试译为“上海的市场是一个无底洞。”读起来就感觉别扭,因为在实际生活中很难听到中国人讲“市场是个无底洞”。有鉴于此,为了使译文更加言简意明,直截了当,不妨舍弃原文的比喻形象,直接译出其意思,即“上海的市场无限巨大”。正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当形义发生矛盾时,我们就舍弃原喻体形象,取其意义。
例如,dove不能译为“鸽子”,而应译为“鸽派,何解派”;egg不能译为“蛋”,而应译为“炸弹,手榴弹”。当然,译者翻译新闻前应尽可能多地了解一些常用词语的新闻意义,譬如说新闻英语中表示“说”(say)的同义和近义词常见的就有50多个。它们之间在含义和修辞色彩上都互有差别,但最基本的意思是“说话”“发表意见”:admit(承认),add(又说),agree(同意),announce(宣布),argue(主张,争辩说),ask(问,要求),claim(声称),complain(抱怨),concede(承认),confess(公认,承认),contradict(反驳,否认),suggest(建议说),等等。
新闻翻译时如果仅仅平铺直叙,或拘泥于原文死译,生搬硬套,而不顾及文体和语言特点,就很难使读者产生联想和情感上的共鸣,这样的翻译只能说是失败的。因此,当原文中有双关、押韵或暗喻时,我们就应该仔细斟酌汉语的对应词汇,使译文更能体现原文色彩。如:
如果英语新闻的标题含义明白直接,没有太多带有民族色彩的词汇,翻译后又不会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我们就可以忠实得按照原文词汇进行直译。如:
在翻译时也可酌情加上逻辑主语,或新闻人物的国籍、消息的事发地点等等。总之,应兼顾中英语新闻的异同,适当增补有关介绍性、注释性词语以利读者理解,避免产生误会。如:
新闻的词汇语言风格非常独特,它既要求简洁明了真实,又要幽默有趣,如果仅仅是平铺直叙很难吸引观众眼球,丧失了关注率就更谈不上信息的传播了。而英汉之间文化、语言、人文习惯的差异,就使我们在翻译这些被简化了的、被精炼过的新闻时有了更大的难度,因此,作为英语新闻翻译工作者,我们不仅要掌握新闻英语的基本特点,更要注意读者的接受能力,并掌握一些翻译技巧,这会让我们在翻译工作中游刃有余。
[2]吴潜龙.英美报刊文章阅读[N].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3]张健.新闻英语文体与范文评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在语言的诸多功能中,美学功能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它的实质是语言的形式特征本身所承担的意义功能。美学功能的发掘和再现对文学作品的翻译常常十分关键,对新闻作品的翻译也同样重要。译者在传递新闻作品中的美学功能类伴随信息时,必须摆脱原文的束缚,对其进行新一轮的艺术创造,用本民族的语言传达原作的艺术美。
重复是汉语的一个明显特点。汉语的重复不仅有语音上的需要,还有语法和修辞上的需要,在句中通常表现为词语的重复。而英语则尽量避免重复,即使有重复也只发生在语义层,具体照应关系呈现在句法词汇层。因此在英汉翻译时,常常需要补加一些词语,重复表达前文出现过的有关信息,使前后照应一致。例如:Thegreatinviolateplacehadtheancientperfor-mancewhichtheseacan’tclaim.(这块未经骚扰过的伟大土地有着古老的性质,这种性质连大海也不能与它相比。)译文中“这种性质”就属于重复补加,若省去既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也失去了强调的作用。
语气助词是汉语语言中所特有的,通常用在句中或句尾表示肯定、祈使、反问等语气,如“呢、了、吗、吧”等。而英语中的各种语气则是通过倒装、时态等形式来表示,或者伴随于上下行文中,没有对应的语气助词。因此汉译时需要补加一些语气助词,从而向读者传达原作的深层语意之美[3]。例如:The18-year-oldboystoodbythemailboxinstunneddisbelief,holdingsixwhiteenvelopes,sixanorexicallythinenvelopes.(这个18岁的男孩站在邮箱旁惊呆了,手里拿着6个白信封,白得像患了贫血症似的。)语气助词“了”和“像……似的”既准确传递了原作之意,又方便了读者的理解。试想,直译本句将会是多么佶屈聱牙、晦涩难懂。
这里笔者仅简要论述一下省略句的文体功能。出于修辞的需要,有时句子会缺少一个或几个必要的语言成分,但仍能表达完整的意义并发挥交流功能,这样的句子被称为省略句。英语省略句不仅能起到精简句子结构的作用,而且能更有效地连接上下文。省略句被广泛应用于新闻英语当中,使得要表述的内容更加生动、精炼。但汉译时,为了准确完整地向读者传达省略部分所附带的全部信息,译者一般会采用“空缺填平”的方法来再现这些伴随信息。例如:AtthetimeofKennedy’sassassination,Kissingerfeltthatasecondtermwouldhaveledeithertogreatnessortodisaster.(肯尼迪遇刺时,基辛格认为,如果肯尼迪再任一届总统的话,不是立大功,就是闯大祸。)虽然译文中不补加下划线部分大部分读者也能理解,但所加部分无疑使假设条件表达地更加清楚,避免了曲解。Heallowedthefathertobeoverruledbythejudge,anddeclaredhisownsonguilty.(他让法官的职责战胜了父子的私情,而判决自己的儿子有罪。)汉译时采用“空缺填平”的方式增补了“职责、私情”二词,使得句子的主语和宾语更加完整,句子更加连贯流畅,同时也避免了读者理解时可能出现的歧义。
听是英语学习的重要技能之一,也是一项比较难掌握的技能,许多会读会拼的单词却在听到时总是反应慢半拍,导致学生对听力有畏惧感。另一方面因为高考听力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所以平时训练的材料多是与高考相关的听力材料,让学生觉得乏味。因此,英语新闻听力材料可以很好地调剂学生的胃口。当然正常的国内外英语新闻报道不仅涉及较多的专业词汇,语速也是高中学生一时无法适应的,因此教师在选择材料上可先从VOASpecial着手,内容涵盖政治、文化、教育、时尚、科技等话题,训练的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如选择、填空、提问。对于简短的文章笔者也尝试过听写,即要求学生听四到五次材料后将新闻全部写下来,学生们争做“听力王子”、“听力公主”,甚至期待下一次的挑战。
在语法上与我们的母语有着千差万别,很多学生甚至缺乏名词单复数或动词时态的概念,更别提复杂些的复合句了。比如定语从句的学习,教师绞尽脑汁讲解,很多学生却还是一知半解,更多的学生上课听懂了,到了独立作业时又犯糊涂了。其实无论是教语法还是学语法例句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笔者翻阅了不少英文报纸,利用一些典型、知名的新闻作文章。如世界人口在2011年11月1日达到了七十亿,作为象征性的世界第七十亿人口出生在菲律宾。当笔者向学生们展示相关图片时,学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并且纷纷编了含定语从句的句子,比如从学生的反馈看,他们对这种形式的例句非常乐于接受,学生既在一个轻松的氛围里学语法,也可以了解了天下事。
新闻的亮点之一在标题,它不仅能高度概括新闻的内容,更能唤起读者的好奇心,而英文新闻的标题往往会涵盖整则新闻的“Keywords”,因此笔者往往会利用标题让学生预测新闻的内容,或者让学生读完新闻后概括出新闻的大意,这与高考阅读理解题中频频亮相的“文章主旨题”有着异曲同工的效果并且能帮助学生高考中新闻题材的阅读理解题。词汇学习的关键在于理解和应用,但当前的阅读课教学却经常出现教师重词汇、轻阅读的现象,事实上无语境或伪语境下的词汇教学是收效甚微的。读新闻,学生最大的获益是词汇,将词汇放在新闻这种真实、生动的语境下,学生对猜测词义和记忆词汇更有兴趣了。英语新闻能博得学生青睐还缘于他们对外面的世界的好奇和兴趣。因此国外的人和事特别能牵扯他们的神经,让他们领略到不一样的自然和人文情况。尤其是后者,其结果是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一方面有助于他们理解在将来学习英语过程中遇到的类似的情况,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国家培养了合格的地球公民。然而教师一人的力量毕竟有些有限,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其中成为笔者曾经深思的问题。幸运的是,学生积极挖掘到了校内可利用的很多资源。如本校电子大屏幕每天课间滚动播出双语新闻,英语组办公室有大量的ChinaDaily以及21stCentury的英文报纸,因此笔者尝试了每天安排一个学生收集一到两则英语新闻在上课前五分钟与全班同学分享,这样所收集的新闻既关注到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所涉及的词汇也符合大多数学生的水平。
一直以来,大多数人都将文学的翻译作为重点研究方向,而新闻标题的翻译没有受到太多的重视,并且由于翻译成本等相关原因,使得大多数外来报道都是通过国外通讯社进行翻译的。新闻标题作为新闻的窗口,其翻译质量会影响新闻的传播效率和传播质量。本文将翻译功能理论作为基础前提,对当下英语新闻标题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指导意义。
功能的翻译理论就是利用跨文化的交际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相关的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进行转换,从而实现不同语言的翻译功能。由于不同的语言之间都有自身的文体和规律,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要将功能作为翻译的基本前提,有很多相关的专家都提出了相关的理论,如弗尔米、莱斯以及诺德对于功能翻译理论都有着巨大的贡献。其中莱斯指出,将文本的基本功能作为翻译的标准不仅可以完善翻译的样式,还能够更好地实现翻译功能。他从翻译后的文章和原文本两个方面的功能关系出发,建立了功能翻译理论的基本雏形。而诺德则强调功能翻译中的忠诚度,使原文作者、翻译者和受众能够达成和谐一致。
新闻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信息流通形式,属于典型的大众传播行为,它主要有三个功能:即信息的传播功能、对公众的教育功能以及舆论的引导功能。新闻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标题、导语和正文,其中标题起到了整个文章的点睛作用。标题能在第一时间吸引读者的注意,而且还能够简短地将新闻的基本内容体现出来,甚至还能起到美化整体新闻版面的作用。新闻标题有着自身的几个基本原则。首先,标题是对新闻内容准确的凝练,要能高度概括文章内容。其次,新闻标题还需要具有准确性。新闻报道在进行客观事实的描述时,其中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要做到客观、准确,否则就会引起读者的误解。最后,新闻标题还需要具有吸引力。好的标题会抓住读者的眼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因此在新闻的拟题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标题的吸引力[1]。
(一)新闻中常见的初级词汇的特殊词义应用。在英语新闻报道当中,会经常采用一些常见的词汇描述相关的新闻,这些词汇在演化的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特殊的意义,并且成为了独有的英语新闻词汇。在很多的英语报刊当中所看到的初级词汇,在英语新闻标题中都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例如horror在英文标题中经常被表示暴力事件或不幸事故,例如一个美国校园的枪击事件的标题就是“CampusShootingHorrorinUSA”;还有story一词,并不是普通的单词含义“事件”,而是指“新闻报道”的意思。通过应用这些初级词汇,可以更好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且方便编辑和排版,在进行中英文标题的翻译过程中,一定要对类似的词汇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掌握这些常见的熟词的生义应用。(二)英语标题中的修辞词汇的独特用法。英语新闻标题在保证准确性、及时性的原则与前提下,还会经常使用一些有趣的比喻性修辞来描述事件,增强新闻的趣味性,提升读者的阅读兴趣,能够更好地推广和宣传新闻内容,这种诙谐幽默的修辞用法在英语标题中大受欢迎,在国外的英语报道中,这种修辞的用法十分常见。例如在美国《时代周刊》上的一篇英语新闻标题是有关亚洲金融危机导致华尔街股票大跌的新闻报道。在1998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使得整个国家都受到了牵连,在这篇标题上,将亚洲的金融危机比喻成了流感——“CatchingtheAsianFlu”,反映出了金融危机给美国带来的巨大危害。这种有趣的比喻,不仅生动形象地体现了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力,而且还能引起读者继续阅读的兴趣。(三)英语标题中新型词汇的广泛应用。随着各国之间的交往,世界之间的信息交流更加便捷,语言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型词汇,这些不同的词汇通过旧词新意或者词意的转换成为了全新的表达方式,新闻标题中对这类新型词汇的应用使整体标题更加形象与生动。大多数新词的产生都是与时代特征相符合的事物延伸出来的词义,例如手机的使用愈加频繁,大多数人在生活和工作中越来越离不开手机,出现了“ringxiety”(手机幻听),这个新词就是由“ringtone”(手机铃声)以及“anxiety”(焦虑)这两个词组合而成,指的就是人们在手机没有响动的情况下产生手机振动或者响铃的错觉,反映出了人们对于手机的依赖性。还有我们熟悉的“脱口秀”(talkshow),也是一种新型词汇的组合,也逐渐被应用到了我国的一些节目当中,这些新鲜的新型词汇,需要在平时多关注国外的一些网络流行语,从而在翻译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把握标题的意义。
(一)注意词汇的表达。一般的英语新闻标题可以通过利用词汇的变更词义进行表达,从而达到吸引受众的基本目的。由于很多词汇与基本的英语词义不同,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要了解原文本的语境以原文语境为基本依托从而进行翻译[2]。例如,英语新闻标题“TheChineseMarket,ABottomlessPit”,在普通的翻译下,“ABottomlessPit”的表面意思是指“无底洞”,这样的翻译不仅过于牵强,而且将中国市场描述为“无底洞”,在语境上更像贬义词。通过了解就会发现,“ABottomlessPit”这个词出自著名的运动品牌耐克的总裁之口,是他在视察上海时所说的话,通过语境进行分析,他想表达的是中国的市场潜力较大。在这个标题中,如果没有对相关语境以及词汇的表达进行分析很容易造成负面理解,甚至会影响到两国之间的关系。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各个词义的变更使之贴合原文语境,从而能够准确地进行翻译和表达,起到积极的传播作用。(二)不断斟酌重组句式结构。英文标题的形式变化多样,在翻译过程中不能简单粗暴地将文章逐字翻译,这样无法体现出新闻标题的特征,也不能很好地吸引受众,因此在进行翻译中要基于功能理论原则结合具体的语境,注意句子结构重组的特性,将相关的信息进行合理整合。例如在一则情人节的新闻宣传语上原文的英语新闻标题为“SpendingValentine’sDayalone?Thesescientificsecretsofseductioncouldmakeallthedifference”,如果直接逐字逐句地翻译,就会翻译成“要独自度过情人节吗?这些科学的秘密诱惑会大不相同”。这种直接的翻译不仅无法让受众形成直观的理解,还会使新闻的具体内容显得极为别扭和怪异,通过进一步了解相关语境,并且对于文中句子结构进行重组之后可以翻译为“情人节中教你诱人的指南来取悦心上人”,这样的表达不仅能够快速准确地向受众传递新闻的意义,而且还能抓住读者的注意力,让读者能够继续阅读新闻的具体报道。(三)注意英语标题中的修辞用法。在英文的新闻标题翻译当中,通过有效的使用修辞手法,能够让题目更加有趣,例如可以通过借用谚语或者押韵的形式体现英语标题的趣味性,从而引起读者的注意,例如“Abowlofsoupadaycouldkeepthepoundsatbay”中应用了人们熟知的谚语——“Anappleadaykeepsdoctoraway”。所以结合这个谚语,可以将其译为“一天一碗汤,脂肪减光光”。这样的新闻标题,在准确传达原文所想表达含义的同时,充分利用了新闻标题中的修辞手法,使整个英语新闻标题更有趣味。(四)注意翻译时两国的不同价值。新闻作为一种特别的文体,在翻译过程中除了要掌握基本的翻译策略和技巧外,还要注意各国之间的价值差异。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了解具体的选材和新闻价值,在报道过程中选择了什么样的题材,篇幅有多长,以及是否涉及一些媒体经营的宗旨和理念,都需要符合各个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政策与方针,遵循当地的价值观。
在进行英文标题的翻译过程中,要在功能理论的基础上进行,还要遵循基本的英语新闻标题准则,结合各国不同的语言文化背景,了解相关的语境,从而打破传统的逐字逐句进行翻译的方式,充分发挥“把关人”的主动性作用,从而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和传播质量。在功能理论的指导下,英语的新闻翻译应当从原文作者的意图入手,了解基本的语境,注意词汇的表达、句式结构的重组、谚语和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不同的价值观等因素,从而更好地展现翻译效果。
[1]徐璟.功能理论下的英语新闻标题翻译研究[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8(26):120-121.
语音是传输语言信息的物质外壳,没有语音就没有语言。语音对于信息传输的主要作用不仅表现在词义要靠音素及其组合来区辨,而且表现在语调、重音可以区别语义内容、含义、情感和态度。一般地说,英语中某些句型、习语形成了相对固定的读法。但是,语句的读法(音位特征)在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言语的语境、说话人的心理、个人习惯、话语题材等多种因素;音位特征的变化常常影响言语的意义和交际功能。
当一个词在句中具备不同的语法功能时就会引起歧义。词的结构与短语的相似之处,指两者都可体现修饰语与中心词的结构关系。特别是合成词,与相应的短语都含有相同的要素(词),其前项表示突出特性、功能、形态等,与一般定语相似。例如,acovergirl()是agirlorwomanwhosepictureillustratescoverofmagazine,etc.前缀和后缀也为词干增加语法或语义特征。
句法歧义(syntacticambiguity)指的是一个短语或句子的意义不止一个的歧义现象。句法歧义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句子(含短语)中相邻的成分(词或词组),在语义允许的情况下鸿博体育,可以根据不同的句法关系进行多种不同的组合,传达不同的意思;一种是句子相邻成分之间存在着两种或两种以上潜在的语义关系,可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义解释。本部分讨论的句法歧义是第一种情况。这类歧义主要是由句法结构的不同而产生的。
英语报刊标题写作的一大特色是简练。为迅速将诸多信息传递给读者,标题要求语言简单扼要,允许不拘一格的表达,因而在原本应是完整的句子作为标题时,通常要省略名词、形容词等实词外的某些词语,因其多是起语法功能的虚词,略去后也不影响意思的表达。
英语是一种极富表现力的语言,但是汉语是蕴含信息最丰富的语言,是最有利于思维的语言。英语说上一大段的话,汉语几个字就能概括。所以,简洁,就是“文约而事丰”,也就是惜墨如金,避免拖沓和累赘,使译文简净之至。使用简短小词、单词型标题和词组句子型标题中的省略都是简约的表现。例如下面这个标题:“Whatdoeschipmeanforyou?”就应本着简洁的原则,翻译为《集成块的意义》,而不要译成《微型集成电路块对你意味着什么?》
添加注释性词语是为了易于让读者对译文事物有完整的印象、对相关文化习俗有全面的了解而在翻译过程中增补的相关知识或背景材料。缺少文化背景信息,读者则无法理解。添加注释性词语是对资料中的一些词语补充相关的背景知识,以易于读者理解。英语报刊的新闻标题往往迎合本国读者的阅读需要,而且由于思维习惯与中国人不同,英语新闻标题的表达方式也与中文有所不同。因此,翻译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内外有别”的原则和我国读者的阅读心理,对国人可能不太熟悉的有关信息、文化背景知识以及不符合国内读者阅读习惯的表达方式进行必要的变通,该删则删,该增则增。
英语新闻尽管讲究所谓的“客观、简约”,要求尽量“简化直白”,但这并不影响记者、编辑在标题中对典故的妙用。新闻标题如果适当地用一些典故、成语,会使整个文章顿时生辉。例如,ToSaveOrNotToSave:借用了莎士比亚在《王子复仇记》(Hamlet)中的名句Tobeornottobe(是生是死),要不要储蓄?
标题中还使用借代、幽默、讽刺、双关、谐音、比喻、重复、押韵等其他修辞格,如:
释义法(Explanation)适应于“文化空缺”(culturalvacancy)现象的处理和翻译。如果在目的语中找不到对应的现象而且无法将之加以引申、替代。那么用释义法对原语中的信息进行阐释则有助于目的语读者的理解与接受,从而达到更好的交流效果。释义法的具体做法就是音译或者直译后加上注释以释义,这样一来,既不会损失信息,也不会造成误解和交流障碍。从严格意义上说,释义法是一种归化的策略,但它却融合和了异化和归化两者的优势。
歧义现象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既有消极的一面,又有积极的一面。不倦地探索其积极的一面,研究它在新闻标题中的语言艺术和修辞效果对我们的教学、科研工作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1英语歧义现象及其在语言表达中的应用宋坤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01
字位层面主要包括特殊字母、标点符号和空间排列等。在书面新闻报道中,字位特征主要体现在标题和标点符号中,能有效地吸引读者的眼光来强调其内容。
1、标题。新闻标题是能最先抓住读者眼球的内容,标题可呈现出不同的字号,字体或颜色。一般来说,标题越大,新闻则越重要。以所选的体育新闻为例:UnitedRoutHangzhou,此标题词首大写,黑色加粗,无其它修饰,简洁明了且吸引眼球。
2、标点符号。“标点符号是结构完整的英语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反映出句子的停顿、语气和口语形式”(钱媛,2006:30)。违背这些常规或某种符号的高频率出现,都可以取得特殊的文体效应。以下是所选体育新闻中标点符号的分布和比率情况:
该图表清晰的展示了逗号和句号在这篇新闻的大量使用,因此篇章中的句子也被分割成了很多小句,便于读者理解。破折号主要用于介绍比赛分数,而引号的频繁使用则增强了报道的权威性,比赛的生动程度以及新闻记者的客观性。
篇章由单词构成,然而不同语域的词汇并不相同。体育新闻在句法层面上秉承了许多“新闻文体词汇”鲜明的特色,为吸引读者,在时间和空间有限的情况下,报刊用最少的篇幅传播尽可能多的信息(王佐良、丁往道,1987:244)。在这篇英语体育新闻中,术语和数字表达这些词汇特征显得十分突出。
句子层面的突出———句法变体,作为一项重要的文体特征在英语体育新闻中应用广泛。新闻作者对句法规则的刻意违背能激起读者的兴趣,并更易被读者理解和接受。
1、句子长度。除了词汇特征,句子长度也是一个界定体育新闻文体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越长的句子越难理解,形式上也更正式。而受时间和篇幅的限制,体育新闻一般都采用短句表达,简洁易懂。据作者统计,该新闻语篇中,平均句子长度(每句含词量)为23,但这没有增加阅读的难度,因为这些句子都分成了很多简单清晰的短句。
2、时态。在报刊文体的时态中,一般过去时和一般现在时占绝大部分。“一般过去时在英语新闻中出现率最高,因为新闻报道主要是传播已经发生的事件”(王佐良、丁往道,1987:249)。以下便此新闻语篇的时态统计:上图表显示过去时的使用较普遍,现在进行时使用得较少,新闻作者偶尔也会用进行时来再现比赛,以体现其生动性。
在现代文体学的理论基础上,本文对一篇英语体育新闻“U-nitedRoutHangzhou”进行了微观语篇分析,展示了体育新闻的文体特色。在以后的研究中,作者将会对其它文体如产品说明书或商务合同进行微观分析鸿博体育。当然,由于英语语言本身的动态发展,作者还会关注新闻文体及语料的变化,作出及时适当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