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爱游戏中国官网!
全国咨询热线13594551233
爱游戏(ayx)中国官方网站

新闻动态

NEWS CENTER
鸿博体育企业节能减排十篇
发布时间:2023-09-04 03:37浏览次数:

  鸿博体育第一,从外部性理论看,按照市场原则,企业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所产生的成本不能完全体现在企业产品的价格之中,即存在着严重的负外部性。所以,在外部性理论上促进企业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是将企业能源消耗与污染物排放的负外部性内在化的有效途径。第二,从代际公平视角看,一方面不可再生性能源和人类可生存环境的供给具有有限性;另一方面,人类世代繁衍对资源和环境的需求却是无限的。如果按市场原则配置资源则会因为当代人对资源与环境的透支而加剧资源与环境的供需矛盾,并造成严重的代际不公平问题。所以,从代际公平角度看,构建促进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体系,有助于企业形成高效利用资源能源和根本降低有害物排放的长效机制。第三,从公共产品的特性看鸿博体育,节能减排是缓解能源与环境危机的有效手段,而能源与环境危机又是典型的公共问题,所以节能减排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公共产品所具有的“免费搭车”和“信息不对称”等现象在节能减排中同样存在,具体表现在:对利润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的追求使得企业总是具有“免费搭车”的企图,对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节能减排技术开发投资严重不足;买者与卖者之间对具有节能减排效能的生产设备(或消费品),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如设备购买者或消费者对设备或消费品的节能性能和效率不了解),使节能减排产品在与非节能减排产品的竞争中缺乏竞争力。针对节能减排生产技术研发、应用与节能环保产品的税收优惠政策(辅之以必要的财政补贴政策)能有效降低节能减排企业生产成本,使之在与非节能减排企业的竞争中具有一定的价格竞争力,从而在根本上改善节能减排企业的收益水平。综上所述,从解决“外部性”、“代际公平”、“公共产品特性”等角度看鸿博体育,税收政策在工业企业节能减排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政府应从社会整体和长远发展的角度,制定促进工业企业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并与其他政策共同形成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

  外部性与庇古税税收作为直接作用于微观经济主体的政策工具,主要通过矫正企业经济行为的成本与收益状况,引导企业目标与社会目标趋于一致。节能减排税收政策是促使企业能源使用和污染物排放行为的外部性内在化的重要经济手段。从成本—收益分析看,企业节能减排的成本一般全部由企业承担(即无外部性),而节能减排的收益则较复杂。节能减排的收益可分为经济性收益和资源环境性收益。经济性收益,是指节能减排能给实施企业带来的直接经济收入,如节能收益、资源和废弃物再利用收益等;资源环境性收益,是指企业节能减排带来的资源环境状况的改善,如大气、水和土壤中污染物的减少,生态平衡的有效维持和改善,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开发利用等。对企业来说,经济性收益是内在的,但资源环境性收益则存在着明显的外在性,但企业却未得到额外的补偿。由此可见,企业节能减排的成本付出与收益获取是不对称的,正外部性明显。节能减排的正外部性将导致实施企业的不作为,尤其在控排污方面,将导致污染排放量超过社会最优水平。对此,庇古在《福利经济学》(1920)中就提出了政府应对排污者征收与其排放污染物量和外在危害程度相适应的税收,即庇古税(Pigou’stax)。对生产企业来说,单位产量的庇古税应至少等于其外在边际成本,才会抑制生产者的污染排放行为。制定和实施有利于工业企业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是对庇古税进行科学的制度化设计,目的是为了有效降低企业的节能减排成本,增强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以达到其与行业内非节能减排企业竞争中的有力地位,从而引导整个行业的节能减排化。能源税、资源税、环保税等税制对企业节能减排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第一,税收通过影响工业企业收入,对企业生产的节能减排化间接发挥作用。例如,企业所得再投资项目是否是节能减排项目,决定着能否享受所得税的减免,这会大大影响企业在节能减排项目与非节能减排项目上的决策取舍;足够高的排污税通过加大企业排污成本降低了企业收益,迫使企业进行节能减排。第二,在实行节能减排的企业中,节能减排的效果有着明显的差异。针对不同节能减排水平的企业实行有差别的税收优惠政策,有利于节能减排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第三,对不同资源稀缺程度与环境效应的能源实行不同的资源税率,会引导企业尽量使用低污染能源、可再生能源,以缓解能源与环境危机。

  7月11日,国务院讨论通过了《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为“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在节能减排领域定下了主旋律。

  《规划》提出了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提高能效水平,强化主要污染物减排,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四大任务。另外,还提出了节能改造、节能产品惠民、合同能源管理推广、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脱硫脱硝、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循环经济示范推广、节能减排能力建设等十大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

  赛迪投资顾问业务总监黄武俊认为:“经济手段和技术手段两方面需要合力推动节能减排。经济方面依靠专项基金促使企业市场机制的形成,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利用信息化来优化节能减排。EMC-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由专项基金去补助这个模式的创新。技术手段上来讲,推进工业技术改造,包括新技术新能源来替代传统能源,淘汰落后产能。”

  其实,2012年前几个月,我国的节能减排事业发展态势良好,让整个行业信心大增,企业活力大大加强。

  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7.35%,超额完成年度下降5%的预期目标。四大高载能行业用电量占工业用电总量的比重为43.8%,较去年同期下降1个百分点。对比分析2012年和2011年的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炼铁、炼钢、电解铝等部分高耗能行业的整体技术工艺装备已经处于较高水平,技术节能空间收窄鸿博体育。西部12省工业增加值增速全部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0.7%),新疆、贵州、青海、宁夏等地的工业用电量增速均超过10%,远高于全国工业用电量增速(3.7%)的平均水平。“十二五”期间,对重点用能企业,国家提出实施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与以行政手段推进重点工业用能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相比,中小工业企业节能减排工作内生动力不足。

  赛迪智库《2012年下半年我国工业节能减排走势分析与预测》报告指出,“上半年工业能源消费量增速趋缓,工业节能减排形势好于预期;四大高载能行业能源消费量占工业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下降;部分重点用能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空间缩小,技术节能难度加大;西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节能减排压力激增;重点工业用能企业节能减排工作有序推进。”

  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政府就开始强调节能的重要性,并订下能源发展战略:节能优先、效率为本、电力为中心、煤炭为基础多元化发展。从政策看是很清楚的,把节能和能源转换效率放在最前。但我们国家目前单位GDP消耗的能源是日本的4倍以上,该如何破解这个难题?如何借助新政策利好既实现节能减排又重视经济效率?这些都成了业界关注的重点。

  赛迪智库工业节能与环保研究所高级咨询师王煦认为:“‘十一五’期间政策的重点放在了大型企业,在钢铁、有色、煤炭、电力、石油石化、化工、建材、纺织、造纸等九个重点耗能行业组织开展了‘千家企业节能行动’,标准是这些企业2004年综合能源消费量达到18万吨标准煤以上。‘十二五’期间将‘千家企业节能行动’进一步扩展到‘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万家企业是指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万吨标准煤以上以及有关部门指定的年综合能源消费量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用能单位。通过这两个行动,大型企业的节能空间已经不大了。中小企业不同,尽管单个的中小企业耗能量不大,但是中小企业数量多、涉及行业广、社会影响大,将是进一步推进节能的主力军。对中小企业,要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发挥中小企业发展资金、淘汰落后产能资金、技术改造专项资金等现有各类财政资金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加大对中小企业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研发、技术改造、服务平台建设和培训教育、节能诊断、清洁生产审核、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资金支持,建立完善中小企业节能减排融资机制,落实中小企业节能减排税收优惠政策等。”

  黄武俊认为“十一五”提出单位GDP能耗要降低20%,其间按照《节约能源法》要求以及国务院的决策部署, 我国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从2005年的2.59吨标准煤降低到2010年的1.91吨。五年累计下降26%,实现节能量6.3亿吨标准煤。另外,工业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排放量也逐年下降。

  黄武俊:“很多地方政府为了达到‘十一五’末的减排目标,采取了很多不良的措施。比如拉闸限电、收取高额的排污费或是行政手段去强制企业节能减排,产生了很多的负面影响。”

  “十二五”期间的节能减排从五年一次考核变成了每年一次考核,从具体的考核指标来看,有几个因素是个难点。各个地区节能减排量的评估,“十二五”期间,各个省市的目标已经有所差别了。东部地区的节能减排奖励更多一些,指标就更高。青海地区的节能减排奖励比较少,指标也比较低。未来市场投资的一些机会节能减排一些重点污染源的控制,节能减排量化的一些考核,环保物联网的建立,信息化的投资,包括省市到国家层面的信息共享平台建立。

  “十二五”期间,企业为主、政策为辅已经成了行业发展的共识,而在企业大军中,中小企业又是作战能力最强的核心军团。

  近几年来,煤矿企业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主要生产力,在市场中占据非常大的份额,虽然能够提升我国的综合竞争力,但是会对环境和资源造成严重的影响。目前,环境与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全球都在重点关注的问题[1],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好资源、环境与国家的关系,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将会造成很大的阻碍,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刻不容缓。相比于东北地区,我国西部地区的工业化进程仍然处于初期阶段,资源结构特征比较典型,重工业占据的市场份额比较高,东部地区的煤炭、化工、电力等领域也逐渐向西部地区发展。煤矿企业是拉动西部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也是造成资源、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2]。

  西部煤矿企业的发展受到加工层次、产品结构、技术水平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其生产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都受到限制,西部煤矿企业的产值利税率与资本产出率都与其他地区相差很多。而且,西部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的现象比较严重,对其生态环境的发展带来了很多的影响,西部地区的环境越来越差。煤矿企业为了提升经济效益无节制的开发,破坏了大量的土地,各种各样的地质灾害逐渐表现出来,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还会影响企业的经济利益。除了对土地的影响以外,过度的开采还会破坏地下水和地表水,引发严重的水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的现象比较严重。另外,煤矿企业并没有对排出的废气、废水、废渣进行合理的处理,给空气、水资地质、生态环境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目前,西部煤矿企业的开发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比较严重,经常会出现产品供应短缺的现象,给企业的发展增加了很大的压力。为了缓解这种压力,西部煤矿企业将工作重点放在了满足当时社会产品需求数量的增长方面。随着市场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投资重点逐渐从西部向东中部转移,失去了投资的西部煤矿企业遭受了很大的打击,主要表现在加工层次低、产品结构单一,资源利用低等方面。

  西部煤矿企业生产技术水平低一直是阻碍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不管是与国内其他地区的生产技术水平相比,还是与国外煤矿企业的发展情况相比,都存在很大程度的差距。近几年来,在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影响下,西部煤矿企业在运营模式上也进行了调整,但是在清洁开采工艺、洁净技术、废弃物资源化技术的应用上面还没有得到普及,对于污染物全过程的控制能力比较差。4)资源储量消耗严重由于西部煤矿企业的无节制开发,给煤矿资源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煤矿资源的储量越来越少,资源浪费的现象越来越多。另外,为了扩大出口创汇,西部煤矿企业优质和低成本矿石储量的消耗非常快,无法达到增产的临界线节能减排路径的分析

  西部大部分煤矿企业都还在使用传统的粗放式生产模式,通过大规模投入、大规模生产、大规模存货的方式来提高产量,而这种传统的生产模式不仅会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企业经济效益提升的效果也不是非常显著。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实施能够有效的改善西部煤矿企业所面临问题,在提升企业经济利益的同时,缓解环境、资源的危机。要想充分发挥出节能减排的效果,找到最佳的路径来落实节能减排工作,首先要对西部煤矿企业的生产流程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图1为西部煤矿企业的生产流程图。只有协调好每个流程之间的关系,确保生产流程的正常运行,才能更好的落实节能减排工作。其次,要对西部煤矿企业生产流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精益生产,不断提升企业节能减排的意识,尽可能的降低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从而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以“采”这个环节为例进行分析,“采”主要包括落煤、装煤、运煤、支架、处理采空区这5个工序,每道工序都有自己的生产标准,运营创新就是要对每一个标准进行细化,更好的平衡标准与实际生产过程,确保工序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得到充分的落实。另外,企业应该完善内部培训机制,树立自己特有的企业文化,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组织风气,不仅能够改变企业形象,对于提升工作效率也有很大的帮助。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完善,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在煤矿企业中已经十分常见,用技术来提升煤矿企业的核心竞争,促进企业经济建设。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生产技术水平上比较落后,尽管我国在生产技术上也做了很多研究,但是生产技术水平之间差异依然很大,不利于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落实,煤矿企业生产技术的创新是非常必要的。煤矿企业的生产技术有很多,像是回采技术、掘进技术、安全技术、通风技术、信息技术等,如果能够找到合适的生产技术创新方法,对于节能减排工作效果的发挥会有很大的帮助。a要明确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了解目标市场对产品的各方面需求,社会发展形势对煤矿企业的影响,从而制定生产技术创新的方案,明确生产技术创新的方向;b要形成生产技术创新的思想,将市场需求与生产技术创新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不仅要从技术的角度进行分析,还要从结果的角度进行分析,如果生产技术创新研制结果已经存在或者与社会需求脱节,就会造成研发投资付之东流的现象[4];c研究人员要善于自问自答,在形成生产技术创新的思想和设计理念之后,就要进入生产技术创新的阶段。但是,在创新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解决,如果研究人员心中没有一套完善的解决方案,对于问题的解答还存在诸多疑点,会给生产技术创新造成很大的阻碍,甚至还会出现研究终止的情况;d如果以上问题都能够得到妥善的解决,那么工作人员就可敲定方案,并且将创新后的生产技术使用到煤矿企业的经济建设中。值得注意的是,工作人员在这一阶段必须要进行各种方案的对比,通过权衡利弊之后,最终确定生产技术创新的方案;e当生产技术创新方案实施并且取得成功之后,为了尽快的收回投资、扩大盈利,企业会采取新技术推广和新产品扩散的手段,将新型的生产技术推广出去,从而提高煤矿企业在市场中的份额,提升企业的经济利益[5]。

  综上分析可知,根据目前西部煤矿企业的发展形势进行分析,运营创新与节能减排工作的落实是非常必要的,不仅能够有效缓解资源、环境的问题,还能够提升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提到的节能减排路径有两种,分别是运营创新型节能减排路径和生产技术创新型节能减排路径,不管是采用那一种节能减排路径,对于生产技术水平低、运营模式比较传统的西部煤矿企业来说,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1]杨肖鸳.组织、流程和信息的重组:再造中国有色矿业的系统思考[J].管理工程学报,2013(11):40-46.

  [2]宫伟军,徐国泉.大规模定制环境下的企业精益创新[J].科技管理研究,2013(2):66-79.

  [3]张庆国.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节能减排[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4(21):5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我国已经成为世界能源消耗大国之一,随着能者消耗快速增长的同时,能源排放对我们的生活环境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影响,随着大家环保意识的提高,节能减排已经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政府已经开始把节能减排作为一项重大国策加以宣传和倡导。

  航运业是一个高能源消耗的行业,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精神以及交通部提出的建设节约型交通行业的战略部署,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积极探索节能减排的多种途径。在航运企业内部开展各种节能减排宣传活动,加强了岸基工作人员和船上工作人员的节能意识,加强船员的各种节能操作技能创新及训练,提高了船舶节能减排的管理成效,有效地推进了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展开。根据船舶的实际情况,在管理节能与技术节能两方面着手鸿博体育,谋求从多方面、多角度发掘节能潜力。

  首先采用科学的经营方式来达到节能的目的。这一环节包括:注意运输合同对控制燃油成本的影响,通过准确把握燃油价格走势,签订合理的运输合同来规避燃油价格上涨的风险,保证合理的收益;认真做好运输前的航次估算,减少空载航行,做好科学合理的调度计划,减少挂靠港口数量;科学合理使用经济航速运输,并对使用经济航速的一些情况做出提示,比如在台风到来之前选择合适地点进行抛锚避风,在合同规定的受载期之前到达指定的装货港口并做好装货准备,及时安排货物集港,避免出来船已到港而或未备妥的情况;在前期进行航线配船时,要仔细研究各类航线适合的船舶类型,了解船舶的油耗情况,进行合理的运力配置,在满足货载要求的情况下,航线配船安排方面,可以把低油耗船舶安排到长距离航线及高油价地区的相关航线,同时,可以把高油耗船舶安排到短距离航线及低油价地区的相关航线;根据营运航线的实际气象情况,通过气象因素合理优化航线组合,在船舶调度安排方面,要加强与船长、机务和海务工作人员的沟通交流,利用风、流等气象有利因素对营运航线进行优化改进。同时注意船舶的最大航速、服务航速和经济航速的合理使用;对船舶进行合理的配货积载,保证船舶适当的吃水差,调节船舶的纵倾系数,有利于提高船舶的航行速度,降低船舶油耗。

  其次,加强管理狠抓节能,航运企业的船舶管理部门,以各综合管理体系为依据,负责制定船舶燃、润油的消耗量,指导船舶合理地管理和使用燃、润油;严格操作规范和规程,提高船员的操作技能;明确规定船舶必须每月定期将使用燃、润油的情况向公司管理部门和统计部门报告,报告内容包括《船舶燃料耗存航次报告》和《油消耗报告表》。通过这些方式,使船上逐步建立起了节约燃、润油的概念,提高了船员的节能意识和责任心,同时也让船岸对燃、润油的使用情况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能够制定相应的措施和方案,以合理使用燃、润油,防止跑、冒、滴、漏现象发生,提高费油利用率。

  最后,确保采购优质的燃油。只有如此才能确保船舶设备安全的运转,从而减少不必要的额外消耗。公司通过规范性的程序文件来指导燃润料的采购、供应、使用,从而形成制度化管理以加强燃油质量管理工作。

  在市场上选择信誉良好的燃油供应商。在加油之前应该向燃油供应商索取相关燃油的理化指标,在加油过程中要抽取具有代表性的油样进行检测。船上燃油应该分开存放,避免油料之间互不相容发生反应。加强管理船舶,燃油进机之前,认真做好加温、沉淀、除水和分油净化的工作,经常性的清理燃油日用柜。加强船舶油料的质量监督,随时掌握了解船舶用油的质量问题,如果一旦发生燃油有质量问题的情况,要做好相应的防范和应对措施,避免发生事故,同时要对产生的问题做好跟油料供应商的交涉和沟通。

  对营运船舶而言,对船用设备的科学维修保养是节能减排的保障。船舶节能减排的重要环节,是要保证船舶机械的良好工作状况。对于船舶主机和辅机而言,主要要求轮机人员科学地管理船舶燃油系统和进排气系统两方面。在燃油方面,可以根据燃油的性质选择合理地添加燃油添加剂和助燃剂,对燃油进行循环分滤,在进机前对燃油进行加热,使它保持在要求的粘度范围之内。另外,还要加强监测高压油泵和喷油器的工作状况,并定期进行保养,除定期的维修保养外,一旦发现有不良情况就要及时地进行检查和维修,使它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从而确保燃油以最佳状况喷射到燃烧室。

  在进排气方面,则要加强冲洗和清洁涡轮增压器,对进、排气端要做到勤冲洗,对滤网要做到勤清洁;在船舶航行中可以关闭一些不必要的通风口,增加正对增压器的通风口压力,从而使进气正压加大,增强扫气压力;定期彻底清洁扫气道和扫气箱;定期清洗、清通空冷器气面和水面;加强检查进、排气阀、活塞和气缸壁,并对它们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确保燃烧室良好的气密性;为了保持主机排气背压的正常性,加强废气锅炉的吹灰工作,船舶靠泊后要及时对废弃锅炉烟面进行吹洗,另外各船舶应该经常对主机各缸的工作状况进行及时分析,保证各工作参数维持在最佳范围内。

  通过做好以上各方面工作,我们可以提高增压器的效率,增大扫气压力,增加过量空气系数,从而可以改进燃烧状况,提高燃油利用率,降低油耗率,进而降低废弃排放量。另外一方面,通过提高燃油的燃烧状况,可以大大降低废气物中最有害物质SO、CO等的含量,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

  当然,船舶的有害排放物除了燃烧排放物,还包括废油、污水、垃圾等等。对此,我们除了严格遵守国际公约、国内法规的有关规定,除了通过油水分离器对污油、污水进行处理外,还可以在日常工作中通过各种办法杜绝“跑、冒、滴、漏”等现象,从而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污油、污水的产生。

  同时对《垃圾记录簿》、《油类记录簿》的记录加强管理,严格遵守海事部门的有关规定。

  另外结合航运企业的具体航线情况来说说,以沿海集装箱班轮航线为例,它的特点是船舶进出港频繁,航线较短,进出港时间受潮汐影响大,因此需要控制好航速。企业十分重视航速的管理工作,认真听取各位船长、轮机长对船舶节能减排意见。运用他们丰富的航海知识,结合船舶航线、气象、海况、班期、航速、港口等特点,通过发挥大家的智慧和力量,经过精确计算和数据对比,提出抓好航行途中的经济航速,减少抛锚等潮水及等泊位的时间。同时公司也加强了调度管理,船舶开航后就密切注意潮汐、了解靠泊港口的动态,确定靠泊时间,提前通知船舶预计靠泊时间,以便船舶及时调整航速。当时间比较宽裕时,在机器允许的范围内降低转速,减少燃油的消耗,做到船期与节能两不误。避免了海上全速航行,到港后又要等泊位的情况发生。

  [1]黄哲婷.推进节能减排力行绿色航运――谈航运环保法规与环保技术的现状与展望[J].航海技术,2010,(04).

  [2]陆治更.海运减排现状及其方案研究[J].辽宁经济,2010,(03).

  准确、完整的能源消费统计数据,有利于企业领导者正确掌握企业能源消费状况、消费结构及消费变化趋势,判断节能减排形势,正确制定节能减排政策。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2011年,企业共消耗各种能源按当量值折标准煤22436.39吨,各类能源消费量及占比见图1、表1。分析可知,柴油是该企业消耗的主要能源,其次,电力、天然气、汽油的消耗量也比较大,节约能源应重点从节约柴油、电力、天然气、汽油的消耗量着手;2011年,企业共消耗各种能源费用共计13163.38万元,各类能源费用总量及占比见图2、表1。对比能源结构占比,电力费用成本占比明显高于电力在企业综合能耗中的占比,说明消耗折算为相同标准煤量的电力费用要高于其他能源,而且由于企业用水总量较大,每年的用水费用也非常可观。因此,从节约能源成本角度考虑,应重点考虑柴油、电力、汽油、水的节约。

  我国节能减排目标通过自上而下的层层分解,最终落实到各个企业,企业会在内外驱动力的综合作用下进行相应的行为选择,自主决定是否采取相应的节能和(或)减排行为及相应措施,企业采取的节能减排行为对国家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对企业节能减排行为研究既具有学术价值又有现实意义。

  国内外学者对节能减排政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1)节能减排的意义,Smyth等[1](P547-555)、杨同宇等[2](P273-276)、肖元线)从不同角度和层面阐析了节能减排在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提高公众福利等方面的重要性;(2)节能减排政策的设计与实施,郑言[5](P57-59)、王凤艳[6](P57-59)、周勇[7](P13-18)分别介绍了欧盟、中国台湾以及荷兰有关节能减排政策,进而提出我国可供借鉴的政策设计,马中等[8](P20-22)、Hu等[9](P373-382)、吴舜泽等[10](P26-29)、谢浩[11](P32-34)从目标制定、指标选取、监督检查、管理手段等角度提出节能减排政策设计的思路;(3)节能减排政策的制度保障,肖坚[12](P9-14)、Li[13](P2113-2118)、Zhang等[14](P439-449)提出了补贴和优惠贷款等经济政策和财政制度对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性;(4)节能减排政策评估,Wang等[15](P1879-1889)、何建武等[16](P31-44)、Yuan[17](P2475-2480)、张雷等[18](P42-51)运用不同的模型和方法评估了节能减排政策对我国能效和污染物控制的效果和影响;(5)节能减排的行业和地区差异性,史丹[19](P49-58)、高振宇等[20](P47-56)、刘畅等[21](P34-42)、韩一杰等[22](P287-298)利用聚类分析和变异系数等方法分析了我国能源效率的地区差异以及主要影响因素。由此可见,现有关于节能减排政策的研究多集中于国家和省级层面,而且多集中于节能减排意义分析和宏观政策制定等方面,缺乏对节能减排微观主体——企业的系统分析,如企业的节能减排意识、行为和政策需求等。

  国内外学者对企业节能减排行为的研究很少[23](P15-16)[24](P111-122),有些学者研究了资源与环境约束下的企业环境行为。企业环境行为是企业面对来自政府、公众、市场等方面的环境压力,而采取的宏观战略和制度变革以及生产过程的调整等措施和手段的总称[25](P601-608)。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企业环境行为的影响因素,Delmas[26](P91-119)、Christmann等[27](P439-458)、Dasgupta等[28](P39-66)的研究表明政策规制、市场和社区压力等是促使企业改变环境行为的重要外部驱动力,Hayami[29](P337-353)、Henriques等[30](P381-395)、张嫚[31](P35-40)认为企业自身属性,如规模、行业类别、技术水平等是对企业环境行为产生重要影响的内部驱动力。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一因素对企业环境行为的影响,缺乏对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然而,企业往往受到多重压力影响,需要综合考虑各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企业行为反应。

  企业节能减排行为是企业环境行为的具体形式之一,专指企业在节能减排约束下采取的环境行为。借鉴企业环境行为的定义,本文认为企业节能减排行为是指企业在国家推行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的背景下,在内外压力的共同作用下进行的行为选择,包含不采取节能减排行为、采取节能行为、采取减排行为、采取节能和减排行为四种形式。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和问题,本文以企业节能减排行为为研究对象,借助问卷调查、面对面访谈、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基于对D市68家样本企业的实证分析,对企业的节能减排意识、行为及绩效进行深入的分析,识别影响企业节能减排行为选择的关键因素,对“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改进建议,以期促进“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目标在企业层面能够得到低成本、高效率的执行和完成。

  案例城市D具备工业企业数量众多、种类齐全(包括行业、所有制性质、规模等)、重工业比重大、节能减排任务重等方面的特征,具有研究的代表性。2010年,D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5000亿元,位于国内大中城市的前10位,人均国内生产

  总值超过7万元,财政收入近2000亿元。电气机械制造、电子及通讯设备、化学原料及制成品制造、石油加工等行业是全市工业的支柱行业。第二产业特别是重工业长期占主导地位的产业结构支撑了D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但同时给其带来了沉重的资源紧缺与环境污染的压力。为了完成“十一五”期间的约束性节能减排目标,D市发改委牵头制定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节能减排目标:与2005年相比,2010年全市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2%左右;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削减26.32%,化学需氧量削减18%。统计显示,“十一五”期间,D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2.02%,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减少19.49%和27.41%,基本完成了节能和减排目标。因此,D市是政府主导推动,自上而下分解到各个企业,以企业为责任主体的节能减排模式的一个缩影,对于研究企业节能减排行为具有较强的典型性。

  在D市环保局和发改委的协助下,本研究利用企业数据库(包含5000余家企业),按照2%的抽样率进行随机抽样,对100个企业进行了问卷调研和面对面访谈。调研对象为企业中熟知问卷所需信息的主管或工作人员,调查人员由受过培训的高校学生和当地环保部门工作人员组成。结合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目的,调查问卷由5部分构成:企业基本信息,如所属行业、所有制性质、规模、上市情况;企业节能减排意识,如企业对节能减排重要性及其影响的认识;企业节能减排行为的实施情况,如节能减排的主要驱动力、采取的节能减排措施、投资额及资金来源;企业节能减排行为的绩效,如能耗强度和污染物排放量的下降幅度、投资回报率;企业节能减排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政策需求,通过面对面访谈的方式深入了解“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洞悉企业的政策需求,为“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目标的顺利实现提出合理化政策建议。

  经过2011年4月和5月的调查走访,除去部分处于停产状态以及拒绝调研的企业,最终获得了68份有效问卷,问卷回收率为68%。68个有效样本涵盖了石油加工与炼焦业、食品加工业、纺织服装业、化学工业等13个行业,企业的所有制性质、规模、产品市场和上市情况各不相同,对企业节能减排行为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如图1所示)。

  节能和减排的投资需求和边际成本不同,导致企业节能和减排的具体措施不尽相同。因此,需要分别对企业节能和减排行为进行分析。在68个有效样本中,51个企业(占75%)采取了节能和减排行为,7个企业(占10.3%)只采取了减排行为,2个企业(占2.9%)只采取了节能行为,8个企业(占11.8%)未采取节能和减排行为。即53个企业(占77.9%)采取了节能措施,58个企业(占85.3%)采取了减排措施,企业减排的积极性更高。

  对比企业节能行为与减排行为的主要驱动力、投资来源等发现,二者具有诸多共性:(1)企业采取节能与减排行为的最主要驱动力是政策压力,39个企业(占73.6%)和49个企业(占84.5%)是在国家约束性节能和减排目标的压力下被动采取的节能和减排行为。(2)企业节能与减排投资呈现偏正态分布的态势,且投资的最主要来源为企业自筹,政府资助的力度相对较小,形式单一,分配不合理(主要流向大型国有企业),无法起到调节企业行为的作用。53个采取节能行为的企业中,31个(占58.5%)的节能投资完全来自企业自筹,22个(占41.5%)的节能投资来自于政府资助和企业自筹,其中14个的企业自筹资金所占比重高达80%以上;58个采取减排行为的企业中,22个(占37.9%)的减排投资完全来自企业自筹,36个(占62.1%)的减排投资来自于政府资助和企业自筹,其中20个企业的自筹资金占的比重高达80%以上。(3)8个既未采取节能行为又未采取减排行为的企业均为未上市的小型企业,且绝大部分为私营企业,其弱势地位导致这些企业认为自身对全社会节能减排目标的影响微乎其微,没必要采取节能或减排行为。这说明政府应该发挥对企业节能减排行为的引导作用,加大对小型私营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增强其节能减排主体意识。

  企业的节能和减排行为也存在一些差异,主要体现在企业节能与减排行为的主要措施不同。企业节能行为的主要措施是改变能源供给结构和效率(占81.1%)、改进生产工艺(占56.6%)和提高管理水平(56.6%)。这3种措施的共同特点是投资需求较少,对正常生产的影响较小。企业减排行为又可以分为二氧化硫减排和化学需氧量减排,二氧化硫减排的主要措施是增加环保措施(占94.1%)、改善能源效率或结构(占73.5%)和提高管理水平(占52.9%);化学需氧量减排的主要措施是增加环保措施(占96.4%)和提高管理水平(占43.6%)。与企业节能行为不同的是,企业减排行为的最主要措施是进行环保设施投资,主要原因是企业希望在较小影响企业生产过程的前提下采取减排行为,末端处理设施恰好能够直接又有效地减少污染物排放,并且基本不影响企业的产量。需要注意的是,企业节能和减排目标有时可以同时实现。例如,调查结果显示59%的企业通过节能措施减少了二氧化硫的排放。基于节能和减排行为的协同效应,企业为了实现节能和减排目标,应该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边际成本较小的节能和(或)减排措施。

  企业节能绩效是指单位产值能耗下降幅度;企业减排绩效是指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或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的下降幅度。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特点自主选择采取节能行为和/或减排行为以及污染物减排的种类。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十一五”期间,53个采取节能行为的企业单位产值能耗平均降低13.1%,对于国家提出的20%节能目标,仅完成65.3%,对于D市设定的22%目标,仅完成48.9%;55个采取化学需氧量减排行为企业的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平均下降9.5%,基本完成了国家提出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10%的目标,对于D市设定的化学需氧量削减18%的目标,仅完成一半左右;34个采取二氧化硫减排行为企业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平均下降8.7%,对于国家提出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10%的目标,完成了86.8%,对于D市设定的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削减26.32%的目标,完成了不到1/3。

  由此可见,调研企业未完成国家和D市的节能和减排目标。本文68个有效样本的节能和减排目标完成情况与国家和D市节能和减排目标存在差异的原因可能是:(1)抽样误差,即抽样的随机性引起的样本结果与总体真值之间的误差。本文按照2%的抽样率进行随机抽样,选取了100个企业作为调查对象,这些样本的特征不一定和总体完全一样,导致样本企业的节能和减排绩效与总体的节能和减排绩效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2)调查误差,即统计调查过程中由于调查者、被调查者和问卷设计等因素产生的误差。本文选取的100个样本中,有部分被调查者没有对调查做出反应(或回答),存在未响应误差;本文得到的68个有效样本中也可能存在一些被调查者并未真实反映企业节能和减排绩效的情况,存在响应误差。(3)统计数据误差,即D市节能和减排目标完成情况的统计数据可能存在误差。

  与节能行为相比,“十一五”期间D市企业减排行为的积极性更大,绩效更好。这与吴国华[32](P7-11)、邢璐等[33](P465-470)、李惠民等[34](P31-33)的研究结论相同,他们都认为国家节能目标的实现难度大于减排目标。事实也正是如此,“十一五”期间,我国减排目标提前一年实现,节能目标通过“拉闸限电”等方式才基本实现。主要原因在于:(1)二者的执行监督部门不同。节能工作由发改部门负责,而发改部门本身不具有执法权,难以定期检查企业的节能工作进展;而污染减排工作由环保部门监督执行,并且和企业定期的排污费密切联系,企业完成减排指标就可以降低企业的排污费和罚款。(2)二者产生的收益不同。企业通过节能行为获得的主要收益包括节约能源支出、获得政府奖励、提高生产效率等。然而,能源价格呈现波动变化的趋势,企业在此背景下进行节能行为的积极性不大。企业通过减排行为获得的主要收益包括减少排污费支出、改善企业社会形象、减少污染处罚等。显然,企业作为追求成本最小化的典型经济人,会积极地进行减排行为。这不仅会直接减少企业的排污费,还能减少企业的环境纠纷,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减排行为中,与二氧化硫减排相比,企业进行化学需氧量减排的积极性更大,原因在于本研究调查的样本企业中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的数量更多,因此这些企业根据自身特点自主选择进行化学需氧量减排行为。

  通过对企业的面对面访谈,了解到现行节能减排政策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节能减排优惠政策太少。调查中超过80%的企业表示在节能减排指标执行过程中面临着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困难,而相关政策的支持却极为有限。现有节能减排政策主要依赖于命令控制手段,环境税费、金融信贷等经济刺激手段尚未充分发挥作用。而且,仅有的优惠政策及政府补助的主要受益对象为大型国有企业,对资金缺乏的私营企业以及环境意识更高的独资、合资企业积极采取节能减排行为的激励作用乏力。(2)节能减排的指标分配方式不合理。“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指标采取“一刀切”的平均分配方式,由上到下层层分解最终落实到企业。约75%的受访企业反映,现有指标分配方式忽略了企业的行业属性、规模、所有制性质、能耗物耗水平等方面的异质性,不符合效率原则,对于企业也缺乏公平性。(3)节能减排政策的信息不公开。47%的企业认为节能减排政策的信息不够透明,特别是资金支持的信息。众多企业不知道“十一五”期间,政府对企业节能减排的相关资金支持信息,从而不利于调动企业节能减排的积极性。

  通过对D市的调研发现,影响企业节能减排行为选择的主要因素是所有制性质、产品销售市场、上市情况、投资回报率、企业规模和政策规制压力6个因素。考虑到因素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因素量化的难易程度,在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定量分析影响企业节能和减排行为的因素时,本文选择前5个指标作为解释变量,依次为X1、X2、X3、X4和X5。其中,所有制性质(X1)为分级变量,1—4分别表示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产品销售市场(X2)为分级变量,1—3分别为全部内销、部分内销和全部外销;上市情况(X3)为虚拟变量,未上市为0,已上市为1;投资回报率(X4)指企业通过投资而应返回的价值,计算方法为正常年度利润或年均利润占投资总额的百分比;企业规模(X5)为分级变量,1—3分别为小、中、大型企业。具体计算过程如下所示:

  人员是工作开展的主体,健全、稳定的组织机构是管理理念、要求得以贯彻落实的前提和保障。

  建立完善的节能减排管理制度体系是节能减排工作在企业长期、有效、规范开展的有力保障。

  企业应严格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GB17167-2006《用能单位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同时结合自身特点及实际需要,制定相应的企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制度,对企业能源计量器具的配置标准、要求以及管理进行细致鸿博体育、明确的规定。

  及时、准确、有效的能源统计数据是企业进行能源管理、节能减排指标分析的前提条件,是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的基础保障。

  为科学评价各专业单位的节能减排成效,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过程监测,必须相应的设置符合生产经营实际的节能减排评价指标。

  通过现场调研、统计分析和会议研讨等方式搜集整理基础资料,结合当前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技术手段对企业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五年)的节能减排潜力进行评估,指导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方向及产业发展方向。

  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及当期节能减排规划目标,制定年度节能减排目标并制定能源消耗计划,作为全面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的执行文件。

  节能减排目标任务艰巨,工作难度逐步加大,企业应将节能减排指标分解到各级用能单位,并将其完成情况纳入单位“一把手”的绩效考核,使之成为各级单位全体员工共同重视和努力解决的工作。

  宣传教育是落实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长效手段,对提高广大员工节能减排意识,深化厉行节约、降本增效的理念,进一步动员广大员工积极参与节能减排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丰富的节能减排技术知识和设备维保、操作知识是广大员工积极参与节能减排工作的前提。

  日常监督检查是“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对工作落实具有良好的督促和纠偏作用。

  奖优罚劣是激励团队、员工开展比拼、赶超、努力完成工作目标不可或缺的有效措施。

  将节能减排作为企业技术进步、降本增效、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节能减排技能竞赛,激发基层员工参与节能减排的积极性。

  持续改进是企业“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也是企业工作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手段。

  能源消耗定额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为生产单位产品或完成单位工作量合理消耗能源的数量标准。能源消耗定额的管理,是公司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用经济办法管理公司,加强经济核算,考核经济效果的主要基础工作。海洋石油工程企业拥有较多的船舶等大型设备,建立能耗定额指标并实行定额管理,对于降低消耗、节约能源、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借助企业外部专业审计机构,开展企业清洁生产、节能监测及能源审计,查找企业节能减排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分析和查找潜力,提出整改建议,对企业能源利用状况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服务,可推动企业从粗放管理型向资源节约型转变。

  随着节能减排工作的持续开展,一些好做的项目基本得以实施,节能工作就会遇到瓶颈,由于企业的业务领域、技术水平所限,想要突破技术瓶颈较为困难。这时就需要引入专业的节能服务公司,帮助企业突破瓶颈,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是一种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良好的合作模式。

  开展信息化建设是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的一项重要手段。节能减排工作涉及的环节、单位、部门较多,数据统计和分析量大,通过开展信息化建设提高节能减排数据统计分析效率、提升管理水平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设计是工程实施的龙头,在满足质量、安全和工期的前提下,简化流程、优化方案、合理选择材料和设计裕度,从节省材料、降低施工难度、缩短工期、减少工程船舶的使用量等方面入手实施优化设计,将会对海洋石油工程企业节能减排工作起到巨大的积极作用。同时,通过在设计中融入节能减排理念,在设计阶段落实节能减排措施,对油气田生产运营过程中的节能减排具有举重要作用,甚至是决定性作用。

  企业要把技术创新作为节能减排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把降低能耗、物耗和污染物排放作为班组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标准,融入班组工作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体系,切实增强一线员工节能减排的执行力。

  制定节能减排管理实施方案和考核奖惩措施,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节能减排意识,通过优化作业方案、合理调度船舶等大型耗能设备实现生产节能。

  该领域节能减排与节能减排全民行动的主旨高度契合,能够推动员工形成和深化节能减排意识,我们的目标是先影响一小部分人,然后由人来影响人,在一个企业内部营造节约用能、适度消费的整体人文环境。

  企业领导必须站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履行社会责任的高度,统筹企业的改革发展和节能减排工作,才能确保生产经营和节能减排两不误。

  宣传是培养员工节能减排意识的根本途径,能够促进员工积极主动参与节能减排,是落实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手段、长效手段。

  企业应定期的组织公司级节能减排知识培训,推动各二级单位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节能减排知识培训及技术技术交流。

  拥有技术能力的海洋石油工程企业应尝试推动走出去战略,将节能减排作为一项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和经营业绩的重要手段。在不断提升自身节能减排水平的同时,还能够拓宽企业的业务领域,转变企业的增长方式,优化企业的产业结构。

  钢铁工业在我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给环境也带来了危害。钢铁生产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废水、粉尘等。通过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实施节能减排等措施,钢铁行业整体环保水平在不断提升。新形势下,国家“十三五”规划又明确提出“资源高效利用与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核心目标,不仅资源要高效利用,同时要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包括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继续减少,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等。钢铁企业作为工业主要排放源之一,仍然存在着巨大节能减排潜力。“十三五”期间,钢铁企业也将成为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系统动力学能够对企业复杂的生产过程进行合理的模拟推演,并做出动态分析,它从另一个角度来反映企业生产中各环节的动态特征。强瑞利用系统动力学的思想与方法,构建企业节能减排系统的模型,并以某铸造厂为案例进行仿线]以火电企业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企业节能减排系统动力学模,分析了节能与减排系环节对企业经营利润的影响。黄飞等[3]运用系统动力学,对煤炭矿区节能减排效果进行仿真研究,分析了矿区主要能耗,以及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张华等[4]对钢铁企业节能减排状况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引入系统动力学,分析不同节能减排投资方案下,企业的节能减排效果,为企业节能减排投资路径的选择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杨勇波等[5]建立了耗能企业节能减排系统动力学模型,对政府、企业、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做了动态分析,并对节能减排政策进行了模拟推演。系统动力学在不同的工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主要侧重于对企业生产事后节能减排效果进行了仿真模拟,对生产环节与节能减排效果之间的动态关系涉及较少。本文将以钢铁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企业节能减排系统模型,分析环保投入、钢铁产量以及企业成本等对企业节能减排效果的影响。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Forrester教授于20世纪60年代首次创立了系统动力学。系统动力学以分析研究控制反馈为基础,通过建立系统动态模型,利用计算机进行对系统发展变化趋势进行仿真预测的学科,是一种以以定性分析为先导,定量分析为支持的系统、分析、综合与推理的方法[6~8]。它强调系统整体的观点和联系发展运动的观点,最适用于研究复杂系统的结构功能与行为之间动态的辩证对立统一关系,而钢铁企业节能减排系统恰是一个具有非线性反馈性动态性等特点的复杂系统,因此本文引入系统动力学对其进行研究。

  钢铁企业节能减排系统庞大且复杂,系统内部受众多因素影响,为了能够更直观地对钢铁企业节能减排的效果进行分析,本文通过合理假设对模型进行简化:(1)模型边界为钢铁企业,不考虑相关政策以及市场变化等外部因素对模型的影响;(2)钢铁产量平稳下降,能源价格相对稳定。

  钢铁企业节能减排各子系统相互作用,彼此联系,存在一种因果关系,通过分析得到相关因果关系:(1)钢铁产量增加,使得能源消耗量上升,能耗成本增加,企业利润随之减少,最终导致企业治污量降低,使得企业污染排放量增加,从而限制了钢铁生产,形成负反馈回路。(2)钢铁产量增加,直接导致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的增加,对钢铁生产产生制约影响,形成负反馈回路。(3)钢铁产量的增加,使企业总产值增加,将促进企业节能减排的投资,最终使企业增加对污染物的治理力度,使得污染物排放量下降,从而减小污染物排放对产量的制约影响,形成正反馈回路。

  钢铁企业节能减排系统反馈回路中各变量之间相互联系,在此基础上确立了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节能减排系统模型涉及的主要参数及方程:利润:INTEG(利润变化量,0);节能减排投资:减排投资比重*节能减排投资;SO2排放量:INTEG(SO2产生量-SO2减少量,18186);COD排放量:INTEG(COD产生量-COD减少量,736);总能耗:产量*吨钢综合能耗;总成本:其他成本+能耗成本+节能减排投资;SO2产生量:总能耗*单位能耗SO2产生量;SO2减少量:DELAY1I(单位投资SO2治理量,治理量延迟,0)*废气治理投资。

  本文以宝钢股份为例进行研究,时间边界定为2010~2020,2010年作为基期,仿线年相关数据为初始值,涉及企业2010~2015的历史数据,相关参数主要通过以加权平均法、回归系数法等方法得到。

  通过对企业进行分析研究,考虑建模目的,认为模型边界、变量设置和调控参数选取符合实际,企业节能减排因果关系图、流图和方程表述合理,方程的钢量也一致,因此,认为模型通过结构一致性检验。本文选取宝钢股份2010~2015年主要指标的历史数据,如钢铁产量、企业产值、成本、废水、废气、粉尘排放量等,对模型进行历史检验,发现仿真值与实际值基本拟合,各指标最大误差率均不超过20%。由于模型是理想状态下的简化模型,故仿真值与实际值存在一定的误差,本文主要分析不同决策方案下企业节能减排效果,允许误差存在,因此可以进行模拟仿线节能减排模拟仿真

  宝钢股份作为钢铁行业龙头企业,多年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努力实施节能减排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在钢铁行业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通过对宝钢股份实际情况分析,认为钢铁产量、节能减排投资比例以及成本是影响企业节能减排的重要因素。本文采用减少产量(方案一)、增加节能减排投资比例(方案二)、降低成本(方案三)、所有方案同时(方案四)四种不同的方案,通过模拟比较各种决策方案对企业节能减排的影响。

  通过运用VensinPLE软件仿真得出不同方案下企业大气污染存量、水污染存量和粉尘存量的变化情况。通过仿真模拟得出企业污染物存量呈累积上升趋势,但不同方案下引起的污染物存量不同。污染物产生的源头来自企业钢铁的生产,对产量的限制能够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通过分析,发现当产量下降5%时,与现状相比,污染物存量都有所下降。其中,SO2存量下降了14.6%,粉尘存量下降了3.2%,COD存量下降了4.16%,说明适当的降低产量能够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提高企业节能减排投资比例,由原来的0.01911增加到0.02,企业SO2存量下降了9.09%,粉尘存量下降0.62%,COD存量下降了2.72%。企业通过增加环保投入,改进了节能设备与工艺,优化了能源结构水平,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了企业吨钢综合能耗。同时,通过减排投资增强了企业治污能力,从而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量。企业节约成本,将原来成本降低5%,通过仿线.56%。企业降低成本的消耗,增加了企业利润,使企业有足够的资金进行合理的优化配置,从而增加企业环保的投入,进一步促进了节能减排工作的进行,最终降低企业污染而排放。当所有方案同时进行时,企业污染物存量最低,节能减排效果最佳。

  本文利用系统动力学能够对复杂系统作出动态分析的特点,用SD方法建模。通过对钢铁企业历史数据检验后仿真,得出不同方案下,钢铁企业节能减排的效果,为钢铁企业节能减排路径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通过仿真结果我们可以得出钢铁企业节能减排要注重从源头治理,这就要求政府根据钢铁行业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关的政策来限制钢铁企业的产量。这样不仅能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化解过剩的钢铁产能,同时也有利于淘汰一批技术落后的企业,有利于行业的优化整合。同时,企业不仅要注重增加环保投入,还应重视节约企业的成本,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开支。企业节能减排应制定实施“多脚”并行的发展战略,积极响应政府相关政策,不断增强企业环保意识,促进企业早日走向能耗低、污染少、经济效益高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1]强瑞,廖倩.企业节能减排的系统动力学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4):126-132.

  [2]刘丽娟,王灵梅,杨春.火电企业节能减排的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的建立[J].华东电力,2010,38(10):1499.

  [3]黄飞,李兰兰,於世为.煤炭矿区节能减排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J].煤炭工程,2012,(2):108-111.

  [4]张华,陈凤银,王艳红,等.钢铁企业节能减排投资系统动力学研究[J].现代制造工程,2012,(7):22-25.

  [5]杨勇波,陈缨,羊静,等.耗能企业节能减排政策模拟推演[J].系统仿线]王其藩.系统动力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有限公司,2009.

  [7]钟永光,贾晓菁,李旭.系统动力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在央企节能减排工作会议上表示:“中央企业要尽快将减排纳入企业发展战略规划,要成为同行业节能减排的表率。”而节能减排对运营商而言意味着一场成本革命的到来。

  在8月29日举行的中央企业节能减排工作会议上,国资委主任明确表示,从央企负责人第二任期(2007-2009年)经营业绩考核开始,将把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作为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

  国资委提出的总体目标是:到“十一五”期末,央企要确保完成单位增加值能耗降低20%,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

  对157家企业按照所处行业和能耗比进行分类考核管理是国资委此次推进央企节能减排的重点之一。

  目前,央企分布在21个行业板块,许多央企既是能源生产大户,也是能源消费大户,节能减排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十一五”全国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对此,要求,中央企业要尽快将减排纳入企业发展战略规划,要成为同行业节能减排的表率。

  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透露,国资委拟按照能耗情况将央企划分为三类:第一是30家“重点型”企业,第二是66家“关注类”企业,第三是58家“一般性”企业。

  表示,分类也是为了更加准确地把握考核的奖惩力度。“重点户重点考核、重点管理,一般户一般考虑、一般管理。”

  对于企业而言,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是做好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保证。根据国资委的总体要求,接下来,电信央企必须尽快将节能减排纳入企业战略发展规划。此外,运营商还要成立由负责人牵头的节能减排领导工作小组,配备专人对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在企业发展规划中,我们已经把节能减排的当前工作和长远目标结合起来,对重点项目进行了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保证项目建成后具有明显的节能和环保优势”,中移动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各运营商已经着手将节能减排工作情况纳入企业内部考核。在具体的考核内容上将抓住重点和关键环节,并逐步提高考核的操作性和针对性。

  就目前情况看来,企业内部专门从事节能减排工作管理的人才几乎没有。某运营商负责人表示,此类人才市场上十分稀缺,公司正考虑聘用外籍顾问进行相关培训,培养员工的节能减排意识。

  对运营商来说,节能减排更是一次成本革命。现阶段,国内电信市场日趋平稳饱和,在缺乏杀手级业务刺激用户消费的情况下,进一步降低能耗节约成本开支已经成为电信央企提升利润的有效途径。

  国外电信运营商已经较早认识到了节能给企业带来的利润提升,英国电信和沃达丰等欧洲运营商率先对各类动力和主设备进行了节电改造,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政府政策是引导企业进行节能减排行为最直接、最基本、最有利的工具,具有权威性、持续性和规范性的特征。严格的政府强制性政策压力能够激励企业采取环境行为、改善环境绩效的有力动机。这种压力对企业节能减排行为偏好和企业对行为结果的反应有着重要的影响,促进企业对节能减排行为的选择。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政府政策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政策制定相对滞后,缺乏一定的灵活性,执行和监管的成本比较高等等。因此仅仅依靠政府的政策促使企业的节能减排行为还是不够的。

  随着环境保护宣传越来越深入人心,绿色消费市场逐步扩大,人们对企业生产绿色环保的清洁产品和降低污染行为产生了比较大的激励。这种激励的产生在于消费者通过对绿色环保产品的偏好,投资者通过金融市场的选择,给予了企业进行节能减排行为的压力。消费者对生态保护的重视使其在选择产品时更注重选择绿色环保产品,对污染性企业的产品有所和排斥。这种消费者行为使得企业愿意积极降低污染,主动参与到降低污染,节能减排的行为中,树立企业良好的公益形象。而对于企业融资来说,企业积极进行节能减排意味着来自于环境的风险相对较低,获得保险或者商业贷款的机会更大。因此,来自于市场环境的压力,包括消费者、投资者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压力,也是促使企业实施节能减排的重要影响因素。

  对于一些规模较大、产品覆盖率高的企业,其所在地公众的环保意见对企业实施节能减排的影响不容小觑。所在地公众或者非正式的组织可以通过投票、社会呼吁、与排斥等方式给企业施加压力。因此企业所在地在改善企业的节能减排行为方面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促进企业实施节能减排的一种手段。

  企业的本质目标是价值最大化。作为理性的经济人要达到价值最大化,需要自身实力与外部环境诸多因素的相互协调。因此,企业自身的规模、所有制形式、产品市场的不同会使企业对节能减排目标的感受程度存在差异,因而企业实施节能减排行为也有所不同。

  企业规模越大采取积极的节能减排行为的意愿越高。大企业通常更加重视自身的公众形象和声誉,更具关注实施环境保护行为可能会产生的获利机会。企业的规模大,其经济实力相对更强,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其具有更充裕的资金和技术实施节能减排的工作。

  企业所有制的形式对企业是否积极实施节能减排行为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与私营企业相比,国有企业的特殊性质更利于政府和社会的监督,其违反环境行为的机会成本会更高,因此其采取积极的节能减排行为的可能性更高。外资企业自身具备较强的技术优势,管理层的环境意识也较高,其有效实施节能减排的意愿更大。

  产品市场对环境的要求会促使企业更重视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更积极的节能减排行为。企业产品出口就不得不重视企业的环境保护行为,确保产品符合对方的标准要求,有效的规避绿色贸易壁垒。

  节能减排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有利于提高企业节能减排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建立相对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对于促进企业转变生产经营管理观念,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引导和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走节约型、效益型的发展道路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企业节能减排考核体系的构建要以节能减排的要素为基础,选取节能减排考核指标时,要考虑评价对象的特点,要将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有机结合。科学合理的选取节能减排考核指标是建立指标考核体系的关键。在选取企业节能减排考核指标是要遵循以下原则:

  (1)效率与公平的原则。效率与公平原则指的是在选取指标时,要对考核对象一视同仁,指标的选取要统一、适当、适度,通过指标体系的评价,有利于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绩效的提高。

  (2)科学与实用原则。科学与实用指的是考核评价指标要能反映企业节能减排的规律和本质,有可操作性,评价测定的方法规范、标准、可靠,评价的模型科学合理。

  (3)科学与统计原则。科学与统计指科学合理的统一统计路径与口径,从而建立节能减排的基准值,为集团公司同类产品企业创造对标的可能性,在企业内部营业良性的竞争氛围。

  (4)全面与重点兼顾原则。由于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会收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要多角度、全方位的构建指标考核体系。构建指标体系时要充分考虑影响因素,避免遗漏重要信息,又要突出关键性因素,选取具备代表性的指标,避免考核体系的繁琐化。

  (5)定性与定量有机结合原则。指标考核体系中的指标尽可能的量化,定量的指标数据更具有说服性,易于考核。但是对于一些难以量化而意义重大的指标,也可以用定型的指标来衡量描述。二者有机结合使得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公正。

  企业要高度重视,把节能减排当成一把手工程来做,因为节能减排工作分布在企业的各个角落里,没有绝对的管理权限,很难把此项工作做得彻底,体现不了工程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必须成立以一把手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并把领导小组的工作纳入考核体制内。

  信息技术作为助力手段能够实现能耗、 排放数据及时、准确、完整的收集,对于优化企业生产方案、动态跟踪生产运行、监控生产的能耗,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供支撑有着重要作用。

  例如在有色生产企业中,推进流程模拟、先进控制、管网优化和生产执行等系统,形成计划优化、能耗模拟、实时监控、能耗在线控制、统计评价等功能的管理体系。计划优化即编制最优的能耗计划;能耗模拟即通过模拟测算,得出可执行、可操作的能耗方案;实时监控是对能耗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能耗在线控制则通过先进控制,使得企业的节能方案得以执行,并进行实时优化;统计评价,对能耗的结果进行统计和评价,以备提出日后能耗的改进方向。这种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形成了科学的、闭合的能耗管理框架体系,有效的对接企业的节能减排的目标。

  企业对现有的业务工作进行分析和重组,对工作流程进行优化,节省业务流程中产生的运杂费用。例如,企业物流运输业务中,企业通过优化库存摆布,提高了储运效率;通过加强运距实测,优化了库站运距;通过物流运杂费管理系统,优化配送路径。这些做法大大的减少了企业的支出,节省了成本,降低了企业的费用,同时完成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

  2.5.1 降本压费工作融入员工日常工作企业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要将降本压费工作融入员工日常工作,落实到每个工作岗位。细化成本管理单元,逐项分析成本构成,并合理制定了成本目标;同时抓住主要矛盾和薄弱环节,制定降本减费的有效措施,把责任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位员工;开展以降费为主题的合理化建议活动,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使成本控制成为全员的自觉追求。

在线客服
联系电话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13594551233
  • · 专业的设计咨询
  • · 精准的解决方案
  • · 灵活的价格调整
  • · 1对1贴心服务
在线留言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