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博体育成立于1996年的海外中心,是中国新闻社突破传统电讯通稿业务,向海外华文媒体提供报纸版面服务的一次大胆尝试和探索。十多年来,海外中心将通讯社单纯的“供稿业务”转变为“供版业务”,将“稿件落地”转变为“版面落地”,为中新社对外新闻业务服务开辟了一条全新渠道。
1996年5月,为进一步提高对海外华文媒体的针对性服务,切实支持和帮助海外华文媒体的发展,中新社正式成立海外中心。时任社长郭瑞在全社工作会议上指出:这是中新社发挥采编系统整体效能和改进工作方式的一次大胆有力的尝试,也是中新社对外报道业务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突破和开拓。
是年6月,海外中心开始向海外华文媒体试供以大陆时政、社会、经贸、体育和娱乐新闻为内容的报纸版面。十多年来,海外中心建立并强化专电鸿博体育、专评、专版、专辑工作,坚持“对突发事件报道抢时效、对重大报道不遗漏、对敏感报道不回避”的原则,至2011年,年对外供版达51500多个,客户总数达到60家,覆盖美洲、澳洲、亚洲、欧洲、非洲五大洲的30多个国家及地区。
除提供日常新闻版面外,海外中心还对外提供专题报道版面,题材多、战线长、范围广,并开辟了以快速反应、深度报道为特点的新路。访美、、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伦敦奥运会等重大报道专版,贴近海外读者,版面语言活泼,受到广泛肯定和欢迎。
为让海外华文读者可以从多角度认识中国,海外中心从2002年开始推出立足华侨华人视角的时事评论专栏,每天刊发一篇中国时评。该专栏选材广泛、观点新锐、短小精悍、脍炙人口,受到海外读者欢迎,已连续十年不辍,累计刊发文章3000多篇,出版评论精选集7本。2006年至2007年,专评方面取得突破,开始对重要媒体提供更高层级的“社论”、“社评”,在引导海外舆情、回应海外关切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
2009年,为适应网络时代发展需要,海外中心专门成立了新媒体部,专门向海外华文媒体提供网络服务业务,并推出“网络评论”鸿博体育,引导网络舆论。2011年,为进一步提高对外供版的针对性、影响力,海外中心改革采编管理体系,按照地区属性和业务关联度,成立美洲、欧洲和澳洲三大编辑部。
海外中心的对外业务不仅有效整合了全球新闻资源鸿博体育、节约了编辑成本,更为全球华文媒体获取不同产品服务,赢得市场竞争优势和所在国主流社会话语权提供了有力支持。
中国新闻社,简称“中新社”,是中国以对外报道为主要新闻业务的国家级通讯社,是以台港澳同胞、海外华侨华人和与之有联系的外国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国际性通讯社。
经定名,1952年10月1日,中新社由中国新闻界和侨界知名人士发起成立。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是中新社的创办人和领导者。发起创建中新社的还有金仲华、胡愈之、洪丝丝等文化界、新闻界知名人士。著名国际问题专家金仲华担任第一任社长。中新社的前身是1938年在周恩来的参与策划下,由进步文化人士范长江、胡愈之等发起成立的爱国进步新闻机构——国际新闻社鸿博体育。 中新社担负的职能主要是:对外新闻报道的国家级通讯社,世界华文媒体信息总汇,国际性通讯社。履行职能主要通过四种形式:一是传统形式的报道,包括文字、图片通稿,专稿等;二是新形式的报道,主要是网络、信息、视频、手机短信等;三是对海外华文报纸供版;四是社办报刊。
中新社现有员工2000余人,总社设在北京,拥有46个境内外分社。在北京、纽约、香港设立发稿中心。建有多渠道、多层次、多功能的新闻信息发布体系,每天24小时不间断向世界各地播发文字、图片、网络、视频、手机短信等各类新闻信息产品,客户和合作伙伴遍及世界各地。
中新社是亚洲上网最早的中文媒体。于1995年在香港创建。1999年1月1日,中新社总社在北京开办中国新闻网,简称“中新网”。中新网秉承中新社的传统风格,追求“快速鸿博体育、平实、客观、理性、专业、雅致”,在众多的网络媒体中别具一格。中新网是中国重要的新闻网站,也是全球中文互联网原创新闻报道最重要的内容供应者。 中新社于2000年1月1日创刊出版的《中国新闻周刊》,现在已是中国最知名的时政周刊之一,并以英、日、韩、意等4种外国语出版5种版本。周刊以其敏锐、深刻、犀利、独到的精神坐标在国内新闻周刊中独树一帜,其个性化标签“影响有影响力的人”,已鲜明地印刻在读者心目之中。
中新社每两年主办一次“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是规模最大的全球华文传媒领袖峰会,从2001年开始已连续举办了六届。2009年第五届论坛期间,在中新社倡议下成立了以“服务、互动、平等、共赢”为宗旨的“世界华文媒体合作联盟”,目前联盟有34个国家和地区的304家成员单位。